牛市初期的整固形态
- 发布时间:2014-08-23 00:30: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学伟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在这种市场里形成的一些思维方式也是荒谬的。”这是我26年前从一本台湾财经杂志上读到的。那是台北股市正炒得热火朝天,各种炒股经、培训班充斥于市,一位美国证券顾问如是说。
2014年是沪深股市一个重大的分水岭。经过长达7年调整,付出惨重代价后,我们基本化解了由股改、高扩容带来的强大冲击波,建立起了一个事实上的大规模、全流通、股权结构相对稳定的市场,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站在这样一个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对过去20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做一些梳理和反思,看看有哪些是在不正常市场中形成的、荒谬的、需要抛弃的,哪些是可以继承,需要改进,哪些是要重新学习的。套用一个篇名《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思维。
首先需要改造的或许是我们的牛市观。这是我近年讲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观点:指数涨势惊人、攻势凌厉的牛市已一去不复返。
反复提出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它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面对现实。如果你还抱着以前的牛市观,并以那样的牛市标准来衡量、判断市场,并决定做与不做,那你应趁早卷铺盖走路,免得浪费青春或浪费晚霞,因为那样的牛市再也不会来了。反过来,哪怕你认为这是一波牛市,你也不能指望指数能涨多少,尤其是短期内能涨多少。因为在一个正常市场里,别说一个月涨30%、50%,就是一年涨30%、50%都是非常罕见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道琼斯指数年涨幅超过30%的只有4次,最大一年是44%(1954年)。月涨幅超过10%的也只有4次,最大1次是1987年1月的13.8%。相反,月跌幅超过10%的更多一些。以此来看近期大盘走势,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了,毕竟从7月21日的2054点到8月19日的2245点,短短20天,上证指数已涨了9.3%。有气无力、慢慢悠悠、摇摇晃晃,说不定哪天就来一次急跌,这是新牛市的新常态。
产生这种常态的原因很简单:规模、供求、成本、预期。当市场的体量大到需天量资金才能把它弹射上去的时候,大市的上涨需要靠3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相对均衡的供求关系、较为良好的预期、市场平均成本的逐步抬高。任何一环不到就无法进一步上升。
比如,当均线的离散度太大,尤其是瀑布线的离散度太大时,大盘的上升就会非常吃力,因为平均成本没有参与到抬升大盘的行列中。
近两周有4次比较大的杀跌都和舆论改变预期有关。一次是传播狄马科预言大盘见顶,要跌10%;一次是“伪造”国泰君安的看空报告;还有两次分别和央行公布货币数据、汇丰发布PMI数据有关。制造或利用可改变预期的舆论来做空,在今后的市场中会经常发生,因为现在的市场,离开预期的支持,同样无法维持升势。
其次需要改造的还有我们的大市观。选时与选股是股票投资的两大主题。过去沪深股市的个股相关系数常年保持在95%左右,也就是有95%左右的股票涨跌和大盘相关。在那种状态下,选时是投资的第一要务,对大盘走势的把握压倒一切。用我的话说: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会涨的股票的能力,只能以选时为第一要务,看着大盘做个股。
但从2010年以来,这一局面已彻底改变。现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牛股;不管大盘趋势如何,都有一批股票不管不顾地走自己的上升通道。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已降到50%左右,大盘波动对股票投资的意义已经不大。选股占压倒优势,成为投资成败的第一要务。所谓大盘,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就是“被十几只大盘股玩得死去活来的那个盘子”。继续看大盘脸色办事,实际上就是以十几只大盘股的表现来取代近3000家股票分析,让十几只大盘股来决定自己的进退和命运。
这种变化对投资者来说,其实是一个福音。它意味着我们再不需要靠天吃饭,只要凭自己的一双眼睛、一个大脑,找到值得投入的股票。因此,这两年不管大盘如何波动,我们的股票投资账户基本上都保持着满仓状态,唯有在重大头部时会减掉20%至30%,而投资的绩效却非常理想,尤其是2013年上证指数从2444点下跌之后,好到让人喜出望外。
现在,我们的基本方略是:把70%以上的注意力放在个股上,剩下的放在大盘重大顶部和底部判断上,其余时间基本不管大盘走势。这也是股市的一种新常态。对这种新常态,我们从2010年起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开始是错愕:这帮家伙胆子真大,竟敢在这样的大市背景下恶炒。然后是去理解它,了解它为什么会产生,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理性地接受它、认可它。再后来是小规模地尝试,摸索在非牛市背景下选股并构建投资组合的基本要义。直到近两年才完全定型,成为我们基本的投资方略。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在新的市场背景下,需要改造或重新学习的不仅仅是思维,还包括许多方法。本期暂且打住,说一下大盘。从上证指数见到2200点后,地产、金融这两大板块中的抛售一直非常汹涌,并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性卖出到主动性卖出的演变,成为阻碍大盘进一步上升和下挫的主要动力。但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金融、地产这两个指数,目前其实都已处在第一阶段上升完成后的整固期。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从180天到720天均线都已踩在脚下,形成了“长期均线打底”态势。这种打底形态很少见,但只要出现,一定是牛市初期的整固形态。
(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