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价格不亲民购物不方便 便利店进社区卡在哪儿?

  • 发布时间:2016-05-17 07:43: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孙杰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孙杰

  居民去哪儿买东西,总是很纠结:大超市、大卖场,东西全还便宜,但离家不近;小卖部,社区里都有,但商品质量堪忧;时下在写字楼、商圈日渐流行的便利店,却总被居民们“拒之门外”。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的便利店指数从全国倒数第二上升至全国排名第五。但是,与商圈、写字楼便利店扎堆儿的情况不同,深入社区的便利店依然不多。截至去年底,北京便利店总数2783家,按照去年常住人口2170万计算,平均每7797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这样的数字,与便利店发达的日本、中国台湾相比,仍相去甚远、发展缓慢。

  便利店进社区,究竟卡在了哪?

  探访 十几分钟就一个客人

  受电商冲击,前些年曾风光一时的超市大卖场零售放缓。店面不大、讲究商品陈列、注重购物体验的“小而美”便利店,却备受热捧。

  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北京市内的便利店增速达到23.5%,国内外便利店品牌都跃跃欲试,抢占各大商圈的有利位置。随着7·11、罗森、全家、物美、全时、好邻居等国内外品牌扎堆儿在京城扩军,各大商圈也上演了便利店品牌的贴身肉搏战。

  这些便利店的生存状况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生意太火了,几乎就没断过客流。”市民李女士在东单附近上班,去年单位附近开了一家全家便利店,简洁的装修风格,精致的商品陈列,令人耳目一新,这家便利店的人气很快积聚起来,其盈利能力自然不俗。记者了解到,以北京目前的消费水平,分布在各大商圈的便利店,即使营业一般,日均流水也能达到7000元左右,某品牌朝阳门店日均流水甚至达到6万元。

  但与生意火爆的商圈便利店相比,那些扎根社区的便利店就显得不那么受宠了。

  记者日前来到地铁10号线丰台站的三环新城社区,在距地铁站约100米远的范围内,道路两旁的底商分布着全时、邻家和岂止等3个品牌便利店。离这些便利店不远,还有两家中型超市。

  这些便利店店面多在100平方米左右,店内陈列的商品大同小异,主要是饮料、速食以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等。有些便利店还提供洗衣、缴费、复印等服务。

  与商圈里忙碌的便利店相比,这几家社区便利店的客流量普遍不是很大。有时隔十几分钟,才有一位顾客到店里买瓶奶茶、买包纸巾,或是附近居民带孩子来买包小零食。

  全时便利店方面解释称,由于门店是24小时营业,可能有些时段客流量不是很大,但门店日均客流量也在500人以上。

  旁边的云上城岂止便利店,是一家深圳连锁便利店品牌,去年下半年来此开设北京第一家店。“这一块儿就有几家便利店,竞争当然很激烈。”店老板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流水也就4000多元,“刨除店面租金、人工成本和水电费,几乎赔本儿。”

  尽管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但这块可口的蛋糕,想吃到嘴里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些便利店就是在亏本经营。

  问因 “小而美”难打动大妈

  便利店为何会在商圈和社区,遭遇冰火两重天?

  价格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原因。

  “价格比超市要贵一些,如果不等着用,我不会来这儿买东西。”家住三环新城小区的丁阿姨到社区边的一家便利店买了一瓶水,价格比在卖场里贵了大约5角钱。

  社区便利店看似来到了社区和居民身边,但其比卖场更高的价格,却让很多消费者难以亲近。

  而商圈附近的便利店,消费者则是另一种姿态。上班快迟到了,赶紧到便利店买个面包;中午休息时,再溜达过去买盒酸奶。“价格是要贵一些,但这时想喝酸奶了,即使贵了1块钱,一般也不那么在乎。”市民李女士如是说。

  正是这些价格敏感度低的消费者,他们积少成多的消费,才把商圈、写字楼内一个个便利店“捧红”。

  还有消费习惯。

  与商圈便利店的客流相比,社区便利店的客流差异很明显。商圈里年轻的上班族多一些,但社区里更多的是已退休或居家的大爷大妈,从消费习惯看,他们对商品价格就更敏感一些。“这几天需要的生活用品,都去超市一下子采购了。价格便宜,也不费事儿。要是都在便利店买,算下来贵不少。”说起不去便利店的原因,一位家庭主妇表示。

  而且就目前看来,让便利店降价似乎也不现实。

  “社区便利店每天客流量多时也就几百人,哪能跟大卖场比,如果要按卖场的价格卖,肯定会赔更多。”物美便利店管理部总经理董岗表示。据他介绍,目前物美在北京共有140家便利店,其中有30多家分布在社区,这些社区便利店日均流水约4000元。

  “以前开的老网点还能赚点,现在再去开新网点,肯定是赔钱。”董岗直言,越来越贵的房租支出,是开设社区便利店难以承受的。

  此外,便利店并没有想象中的便利,或许也是一个原因。

  涂女士家楼下有一个夫妻店,虽然“颜值”不太高,可从早到晚人流不息,店里的水果蔬菜活鱼肉蛋一应俱全,虽然价格比超市贵了一些,但由于产品非常新鲜,很多人买时根本就不问价钱。“可能那些便利店离我们还是太远了。便利店就是做懒人经济的,得出小区再过马路溜达一会才到,有那工夫不如网上买了。”她说。

  出路 搭载多种服务将成趋势

  另外,还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社区便利店的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分析认为,北京便利店少,跟居民消费习惯也有关。北方商场文化比较发达,比起小店,消费者更愿意到大卖场消费。气候因素也让北方城市便利店营业时间明显短于南方城市。此外,由于北京的马路、街道都太宽,小街小巷比较少,也不利于便利店发展。

  那么,在商圈写字楼大火的便利店,来到社区后是不是要换个模样?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如果社区便利店仍单纯依靠商品零售,将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这也是目前众多社区便利店发展遇到难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快餐速食、老年餐桌、生鲜配送,甚至包括洗衣、快递收发等服务,也应当成为便利店搭载的内容。”赖阳认为,如果便利店能搭载更多元化的服务,也就会增加便利店的收益点。

  这方面,其实已有一些便利店品牌开始探索。

  比如全时便利店就称,针对社区居民,他们要打造“服务站”概念,消费者在店内不仅可以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还可以享受全时鲜花和绿色直供果蔬等等服务,社区门店还专门准备了打气筒、工具箱、急救包等生活工具。

  不过针对搭载服务,不少业内人士称,目前对便利店的政策扶持仍有待加强,“给予资金补贴是一方面,另外还要在政策上松松绑。”王洪涛建议,“比如社区便利店所要搭载的各项服务功能,分属不同的监管部门,这就需要找不同部门分头办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便利店拓展服务的积极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