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跋涉!向着全球纺织“喜马拉雅”

  • 发布时间:2016-05-17 06:32:0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闪闪的军功章见证着他不凡的军旅生涯;

  他,又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转业到地方后,带领团队搏击商海,成为商战中的赢家;

  他,更是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正是他和他的研发团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自主研发出纺织机械的核心技术部件,并以世界一流的品质被纺织企业广泛采用,提升了整个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他,就是被纺织行业誉为“罗拉大王”的江苏省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

  无论是在照片还是现实中,崔桂生都让你眼前一亮。因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时尚先生”。记者见到他时,他上身着红色的休闲西服,下身配西裤,脚下踩着时尚的豆豆鞋。对于衣着,崔桂生有独特的见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和带动时尚、高端纺织品消费,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发高端纺织市场。

  引领高端的人生追求

  16年前,崔桂生从部队转业。在那段日子里,他先后在政府机构供过职,做过国企、合资企业的“一把手”,而后,又辞职下海,白手起家创立了同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初创立的同和主攻纺机专件罗拉,短短几年间便攻克业界棘手的“机械波”问题,加冕全球“罗拉大王”。

  12年前,崔桂生又剑指摇架,从生产纺机弹簧摇架、气动摇架到具有优越性能的板簧摇架,成功替代进口,成为中国板簧摇架的品牌,结束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10年前,集聚纺装置全面投产,同和的四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而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走在了世界纺织行业的前列。

  8年前,他又转战纺机主机(粗纱机、细纱机)领域。截至目前,同和已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售400多万锭,为山东恒丰集团、鲁泰股份、山东青纺联、河南舞钢银龙、河南焦作海华、河南永安、福建隆源和福建华源等上百家棉纺织企业提供主机产品,并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和欢迎。

  回顾同和的发展历程,不断寻求突破,找到施展拳脚的新舞台贯穿始终。一幕幕酣畅淋漓的舞台剧一次次震动了全球纺织行业,不得不说,作为“导演”的崔桂生实在很成功。罗拉、摇架、紧密纺、主机,崔桂生的同和于纺机大时代而言,就像是风景与倒影,一步一步,没有疾行,也没有停留,按照崔桂生心中的轨迹,平稳而扎实地前进着。因为在崔桂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造百年同和。

  融入血液的纺织情缘

  纺织行业常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崔桂生不这么想:“纺织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经久不衰。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衣’始终排在第一位。以前,生活条件比较差,人们穿衣服只要求暖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服装的质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考验的其实就是纱线质量、纺纱支数等技术水平,以及其背后的纺织机械水平。这对我们同和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崔桂生对纺织行业、对纺机领域情有独钟。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他就把目光放在了攻克高精度罗拉这个世界级难题上。彼时,崔桂生考察了罗拉界的“四大天王”(瑞士立达、德国绪森、青泽公司、瑞典SKF),每到一处,都带着高倍放大镜仔细察看,认真分析对比。为了找到生产高精度罗拉的原材料,他四处奔走于国内各大钢铁厂,呼吁厂商提供优质的非标准特制钢材。经过不懈努力,2001年,同和率先推出了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2003年,同和公司推出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并在《中国纺织报》连载《同和罗拉挑战洋货》,宣布向全国168家用户免费提供一台前列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他们承诺,如果自己生产的罗拉达不到世界知名品牌罗拉的质量水平,同和公司负责包换、包退……

  一场硬碰硬挑战洋货的擂台大战自此打响,同时也引发了业内的猜测:这究竟是一场商业炒作,还是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要知道,若比不好败下阵来,同和将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处境,无疑是种巨大风险。

  “我们此举一方面是基于企业应有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同和罗拉实力的自信。我想让全世界纺织人都知道,最好的罗拉在中国。”崔桂生一席话道出了初衷。

  “纺织是我的梦想,我就希望有一天让全世界都用上同和的产品,哪怕只是一个纽扣。”崔桂生之于纺织行业的情感,已经融入血液,深入骨髓。为此,他提出了同和发展的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立足纺织,坚定不移立足纺机,坚定不移把罗拉、摇架、紧密纺、主机做好。”

  世代传承的企业梦想

  同和的理念是打造百年企业,所以,哪怕是已经加冕全球“罗拉大王”多年,崔桂生依然不肯止步。

  “从纺织机械的角度讲,如果单做零部件,恐怕没有企业能够做到百年,最终难逃被做整机的企业吃掉的命运。”崔桂生正是因为看到了同和的明天,所以毫不犹豫地进入主机市场。在崔桂生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是一种“修炼”,越是优秀的企业家,修炼的层次就越高,他们不仅要看到今天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要看到明天、后天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有了向百年企业进军的路径,还要有支持企业发展百年的文化底蕴。

  在同和,企业文化有着很朴实的诠释:一个好的风气、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养成、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理念、一个好的思维。崔桂生认为,即使是打扫卫生的岗位,如果能够动脑筋、想办法,也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这种精神如果能够体现在每个岗位上,那将产生多么大的连锁反应!

  在同和,员工甚至与董事长“约法十章”,其中规定,员工可以安排董事长做事,并督促其执行。企业规定了28项集体评审制度,评审内容不同,专业负责人不同,负责人有拍板的权力,重大事项要100%通过。

  培育百年企业,还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崔桂生明白,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力资源。一家不朽名企之所以傲视群雄,多数来自于人才的厚积薄发。

  崔桂生在选人用人上很苛刻,也很贤明。苛刻是指,每一位被选拔者都要过五关斩六将,而贤明是指年轻人不会受到轻视,反而能得到更多栽培。80后常务副总黄新伟就是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经过四五个岗位的锻炼,一步步“升迁”到现在的职位的。他认为,是同和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给了他施展的空间。“在同和,只要有想法、有悟性、肯做事,什么高度都可以达到。”

  对于现在的崔桂生而言,修正最多的是方向问题。用他的话讲,喜马拉雅山就在那里,但怎么过去,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开汽车,那就要看选择了。

  2013年,崔桂生的一对外孙儿女出生,取名“同同”“和和”。这份浪漫的情怀和想要世代传承的企业梦想,是创业最动人的坚守和诺言。

  崔桂生经常“眺望”同和的未来以及那时候的自己:“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几十年后,公司的老总已经换了几代,有一天我坐轮椅或拄拐杖,颤颤巍巍地回公司的时候,大家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说:‘第一代创始人来啦!’这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