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儿” 动起来
- 发布时间:2016-05-15 05:38:0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强化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改善国人健康水平
周末朋友聚会,遇到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饭桌上,妈妈只许她吃3块肉,禁止她吃薯片喝饮料。孩子很委屈,妈妈很无奈:女孩超重了,体育测试不达标,学校要求减肥。这位妈妈忍不住抱怨,孩子每天作业太多,根本没时间锻炼,只好控制饮食。
留心看去,学校里的小胖墩的确越来越多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也显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家长和老师都很忧心。这一方面是吃得太好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动得不够。
实际上,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倡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一项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的调查表明,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上周五,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开齐开好体育课为底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确保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针对高校,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以应试教育为主评价体系压缩了增强体质的空间,改革也要先从这一症结入手。自2007年以来,全国多地已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加分范围,效果立竿见影。教育部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初三、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是最好的。不过由于高考体育不算分,高中阶段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得很厉害。
2014年底,我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将体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高中阶段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这一次,《意见》提出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以后孩子们的运动时间将会更有保障。
在短时间内,“应试体育”可以督促学生动起来,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否则考上大学后,学生们还是会窝着不动。在这一点上,体育老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30万,有些学生的体育真的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教的,体育课的质量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意见》首次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不失为一条提升孩子兴趣的捷径。想想如果能跟孙杨一起学游泳,跟李娜一起练网球,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也会高很多吧。
体育设施的短缺同样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所以过去的体育课往往是跑步、做操等简约版。现在,学生们喜欢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冰雪、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都被纳入了体育课,但这又对体育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一方面要让现有体育场馆不但免费向学生开放,还要在课后和节假日对公众有序开放,鼓励学生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
强化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改善国人健康水平。过去,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现在,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体育健“儿”,动起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