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平:从科研“小白”到“学术牛人”
- 发布时间:2016-05-04 01:30:2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他本科尚未毕业,却已达到博士毕业的全部要求,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三篇SCI二区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应用物理快报》上,实现了一个平凡理科男的华丽逆袭。他便是江苏大学理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12级本科生夏建平。
从“科研小白”到“学术牛人”,夏建平一步步把大多数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正如江苏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医民所说:“他为大学生的本科生涯寻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江大物理实践楼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里,笔者见到了夏建平。浓黑的眉毛、低垂的单眼皮,说话清晰而有条理,言语中带着常人难有的风平浪静。“我觉得它很‘有趣’”,在采访过程中,数次听到夏建平如此描述物理。对于他而言,物理就像一颗诱人的糖果,吸引他不断深入去研究。“从无知到有知、深知的历程就像玩一场智力游戏,不断过关斩将。通过实验提前告诉人们未知的东西,这样的感觉妙不可言。”夏建平如是说。
大二那年,夏建平被选拔进入江大理学院孙宏祥老师的课题组,开始接触声学超材料的研究。自那以后,熄灯后才回寝室成为夏建平的生活常态。当时,为了让金属柱状体声波聚焦到一个点上,夏建平不停地改变频率,观察聚焦点个数,将所有时间耗在了“声学聚焦”上。“频率之间的量级通常是10^6,而可能聚焦为一个点的最佳频率就相差20Hz,必须不断扫描各种频率,这个工作量耗时巨大”,导师孙宏祥告诉笔者。在尝试了无数次失败的聚焦之后,他终于成功将金属柱状体的频率聚焦到1个点上。整整半年,他沉浸在物理的世界,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转。“做实验做得兴起了,他就跟‘着了魔’似的,一待就是整整一个通宵。”课题组葛勇老师对夏建平印象深刻。
2015年,他的研究开始开花结果,第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该刊是SCI二区期刊,影响因子达到3.303。“对于本科生来讲,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学业导师王国余说。
“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他的思维能够在不同东西之间穿梭交叉,实现升华创新。”几乎每一位跟夏建平有过接触的老师都有此印象。2014年,夏建平正在思考“基于金属圆柱结构的声聚焦效应”这篇论文的创新点。此时发生的马航MH370事件吸引了他的关注,他开始琢磨“声聚焦”能否用于黑匣子探测。在浏览超声波治疗肿瘤相关知识时,他发现超声聚焦的对象是整个肿瘤病灶,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损伤。“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可以利用聚焦效应,根据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对声波的不同反应,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杀灭,从而在细胞水平上对肿瘤进行治疗。”夏建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并与同济大学联系开展了相关的实验论证,成就了他的第二篇高水平论文。
“论文无需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发表,如此简单的模型竟能做出这么好的效果。”这封凌晨2点来自美国的邮件让夏建平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他第一次在声学领域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夏建平在科研的道路上尝到了甜头,找到了乐趣,并“一发不可收拾”,继前两篇SCI论文之后,他的第三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二区源刊论文随即问世。此外,他还有3项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并结题3项大学生科研项目,其中一项为国家级创新项目。
四月的江大,春意盎然,转眼间,毕业季已悄然到来。今年,夏建平已经大四了,醉心科研的他选择了留校读研。“我开始尝试‘声量子拓扑效应’的研究,这是一个我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我想在这个领域也能有我们江大的声音!”这位普通的农家男孩,在科研的道路上焕发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光彩,并还将在这条道路上快乐地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