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莫宠坏了“洋货”

  • 发布时间:2016-05-03 05:32:13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正伟

  吃惯了粗茶淡饭,本就对进口酒进口虾之类的“洋”商品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至于国人远赴海外爆买之类的事,更是微微一笑,权作谈资。但是最近的一则新闻让笔者不淡定了,不免要对追捧“洋货”这事说上几句。

  市内媒体近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国家质检总局对新西兰麦卢卡蜂蜜掺假问题进行了通报。据报道,这已经不是该品牌第一次被通报。今年2月底,新西兰常青树公司的18款麦卢卡蜂蜜因涉嫌人为添加二羟基丙和甲基乙二醛被列入问题商品名单。

  掺的二羟基丙和甲基乙二醛是什么物质,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只说造假两字,似乎不应该是外国商品的“标签”呀:以前只要说到“洋货”,那可是品质与身份的象征,朋友圈转发、漂洋过海去抢购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怀疑它是假货呢?然而,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近年来“洋货”造假屡有发生,而且呈不断增长之势,这在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是有据可查的。

  个中原因不去细究,今天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购买者,我们这些普通人对“洋货”造假这事,有没有一份“功劳”呢?想必好多人读到这里已经有点脸红了。这是一个再简单、再清晰不过的逻辑:当消费者认为国内商品不“安全”,转向国外采购的同时,已经撬动了供求关系杠杆,造成海外商品供不应求,利润看涨。这个时候,相信再淡定的海外供应商也会乱了“慈悲心”,通过偷工减料、移花接木等手段去扩大供应满足需求。想想马桶盖热卖时,由于有利可图,就连一贯很“讲究”的个别国家也动起了“进口转外销”的脑筋。

  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国外商品的质量的确可能比国内商品好,这不可否认。但如果一味崇拜,那也是不对的。因为宠坏了“洋货”,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对于“废铁充铜”“新瓶灌装”之类的洋货“欺诈案”,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第一时间发布的消费警示当一回事,加深对“洋货”的认识。此外,对于中国制造还要有点信心与耐心,相信“洋货”起步时,也不是一下就美名远播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