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商所:三个“+”健全业务链条

  • 发布时间:2016-05-02 20:30:42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汤莉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大商所与人保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保险+期货”首单——人保财险玉米期货价格险项目。

  大商所产业拓展部总监助理何欣告诉记者,大商所服务三农的脚步已经坚持了10年。送信息下乡、给农民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还是“不太解渴”,“解决不了农民的一些很根本的问题”。

  首推“保险+期货”产品之后,大商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项工作更好地深入开展下去。今年,大商所把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列为重点工作,并于4月发布了关于支持期货公司开展“保险+期货”扩大试点和场外期权服务产业链试点的支持方案。

  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何欣提出要处理好三个“+”号的问题。

  第一个“+”是指保险公司和市场的对接。“保险+期货”的业务链条上包括众多主体和环节,但首先需要保险公司开发出市场认可的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其次还要农民能买得起。这可能更多需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推动,需要财政把真金白银补贴到保费中去,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引导、支持,让农民能够买得起保险,把试点开展起来。

  第二个“+”是指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结合。在现阶段政府没有大量投入价格保险、且价格保险产品也得不到再保险服务的情况下,期货公司在“保险+期货”业务中充当了再保险公司的角色,以提供风险对冲,否则,这个模式也做不下去。其中涉及保险产品与期权的对接,保险价格在报费的计算之外,还要依据期货市场的价格定位,这需要双方在定价上达成一致。交易所也在探索建设场外的市场平台,希望能够给交易者提供增信,包括专业清算等增值服务,并探讨适度减免的可能。

  第三个“+”是指增加期货公司到场内做风险对冲。现阶段,还没有场内期权,期货公司到场内做风险对冲是有一定风险的,这非常考验期货公司的专业能力。交易所希望尽快研究筹备,开放场内期权,丰富参与者的风险对冲手段,降低风险对冲的成本。“风险对冲成本的降低会一级一级地传导下去,最终让农民受益。”何欣指出。此外,希望更多机构参与进来,形成一定规模的场外机构间的交易,让参与者可以把自身不擅长把控的风险以产品的方式转出去,在场内风险的出口之外,提供多渠道的风险对冲渠道。

  何欣强调,这三个“+”缺一不可,只有整个业务链条不断健全完善,才能实现农产品种植风险的传递和隔离。农民不是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用直接接触金融衍生品,只需选择买得起的保险,实现风险的锁定,隔离风险。作为风险的传递,“保险+期货”将农产品种植风险从农户身上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再借由期货公司转移到期货市场身上。“把风险逐级化解、逐级分散,这种模式才有持续的可能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