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饮用的五大误区
- 发布时间:2016-04-27 01:51:4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牛奶当水喝饮用要适量
合理营养的食物搭配,应该包括一定比例的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各种食物,加上水,组成我们日常的餐食。而用大量的牛奶代替水,实际上破坏了食物中营养成分搭配的平衡。
从含有的营养素分析,牛奶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都在3%左右,乳糖的含量约为5%,钙约为千分之一。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饮水1.2升计算,如果将牛奶当水喝,钙就会得到超量的供给,脂肪和热能也有点多了。过量饮用牛奶易导致动脉硬化,诱发血管疾病。法国的保健医学专家经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的酪蛋白,能生成一种叫作高半胱氨酸的分子,而它对血管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这种分子能损害血管的弹性组织,容易使脂类尤其是胆固醇积淀在血管壁上,以致血管逐渐阻塞,而导致动脉硬化。
建议合理饮用牛奶,每天不超过2~3盒牛奶或酸奶(总量600克以内)。
香浓质量好
质量与味无关
牛奶并不是越香越好、越浓越好。正常牛奶的粘稠度并不高,与牛奶中的干物质含量有关系,牛奶中的主要干物质有脂肪、蛋白质和乳糖。干物质的含量与奶牛的品种、饲养方式等因素有关系。即使是同一头奶牛,在不同季节牛奶中的干物质成分也有区别,这是很正常的。夏天牛主要以青草为食,含水份多、干物质少,同时青草中的油酸部分转入牛乳中,使其含量升高。而油酸属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不挥发,不体现香气,因此夏季的牛奶“奶香味”较淡、粘稠度也相对较低。冬季奶牛主要以饲料为食,其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牛吃了以后部分转化为短链脂肪酸,易挥发,赋予牛奶特有的乳香味,冬季的牛奶"奶香味"浓。
正常的纯鲜牛奶只有淡淡的甜味和香味,没有任何不良或浓郁的气味。但添加有鲜奶香精或奶油香精的鲜奶却在冷饮时或开瓶后即能闻到浓浓的奶香味,消费者一味追求奶香是错误的。
牛奶煮沸喝
不宜超过七十℃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这些氨基酸在高温状态下会转变成果糖基氨基酸。进入人体后不仅不宜消化,还会对肠胃造成危害。
牛奶中含有不稳定磷酸盐,它本属于酸性的,如果经过高温煮沸之后会形成沉淀物,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在煮牛奶的时候千万不要高温煮沸,牛奶变温之后即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包装好的牛奶都是经过工业化的消毒处理的,饮用前不需要煮沸。如果购买散装牛奶,一定要进行加热消毒处理才能饮用。)
煮牛奶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行。
市面上的牛奶在热的时候只需将牛奶加热至温热即可,以60℃~70℃为宜。倘若像烧开水一样将其煮开,反而会导致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现在微波炉使用比较盛行,所以在用微波炉加热牛奶的时候也就要格外的小心了,千万不能连包装一起加热,以免温度过高出现爆裂的情况,应当将牛奶倒至可用微波炉加热的容器中进行加热。
生奶营养高灭菌才安全
不少人认为,那些刚挤出来的生奶,比平时在超市买的低温奶(巴氏奶)和常温奶(超高温灭菌奶),不仅更好喝,还更有营养。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平时说的生奶,又叫“生鲜奶”或“生鲜乳”,是指没有经过灭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奶,比如街头上奶牛、奶羊现挤出来的奶。
事实上,生奶、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在营养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奶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和钙。唯一有差别的是,生奶因为没有经过热处理,其中B族维生素不会受到大的破坏,所以含量比后两者都高。但牛奶并非B族维生素的主要膳食来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粗粮、肉类等食物来获取充足的B族维生素。
生奶因为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而且没法确保奶牛本身是否健康,容器、用具等是否卫生,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等,因而很容易受到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的污染。
配水果伤胃
水果是好搭档
在网上流传一个说法:牛奶配水果,到胃里会结成块儿。许多读者会恐慌和担忧,这个说法是真的吗?这种吃法能吃吗?
一般水果为酸性,容易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反应形成絮状沉淀,因而有人推断果酸会影响牛奶中蛋白质的吸收。其实,遇酸沉淀是牛奶中“酪蛋白”的基本性质(酪蛋白在pH4.6以下发生凝集、沉淀)。即便不和水果一起吃,牛奶在胃里也会发生沉淀。因为胃内有大量胃酸(一般情况下pH0.9-1.5),其成分主要是盐酸,酸度比水果中的果酸要酸得多。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也会先接触胃酸而发生絮凝,然后才是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实际上,这些絮凝物增加了胃肠道中酶与蛋白质的作用面积,使牛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水果和牛奶还是好搭档,因为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等,而水果一般都富含钾、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