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陕西: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扶贫

  • 发布时间:2016-04-24 07:13: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哲浩 杨永林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丁建宏是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位农民,去年他从离安置点十几公里的大山深处搬了出来,从此做饭不用再烧柴,取暖不再生火炉,家里焕然一新。

  为了让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延川县启动了产业扶贫工程,每年拿出3000万元财政资金,连续三年投入9000万元,扶持移民发展增收产业。丁建宏拿到县里的1万元补贴款后,用其中的5000元承包了一座大棚,不到一个月,他的毛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现在看来搬迁才是最好的出路。”丁建宏感慨地说。

  丁建宏只是近年来陕西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例子。2011年,陕西省启动实施避灾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以来,已搬出13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5万人,已走出了一条城镇化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新路子。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实施以来,全省吃透省情,把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全省贫困人口减少400多万,贫困发生率下降12.9个百分点。

  据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副省长冯新柱介绍,近年来,陕西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推进精准扶贫:一是坚持专项扶贫到村到户。以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为目标,陕西省认真组织开展了产业精准扶贫试点,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使贫困户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结合镇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陕西省持续推进了扶贫移民搬迁,加强了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行业扶贫弥补短板。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实施了片区和革命老区扶贫攻坚规划,以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光伏扶贫等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启动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弥补了贫困地区发展短板。为此,陕西省积极搭建扶贫开发融资平台,探索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通过市场化方式聚集人才和技术,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社会扶贫精准帮扶。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完善社会扶贫政策体系,健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的激励机制,挖掘社会扶贫潜力。在巩固扩大定点扶贫、企村结对、富县帮穷县、苏陕对口协作等工作的同时,陕西省继续开展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和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确保了所有贫困村有工作队、所有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

  四是坚持特殊人群兜底脱贫。近年来,陕西省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困难群众,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加大补助力度,完善救助救济政策,构筑起稳定脱贫的坚强后盾。省里准确测算了“五类”特殊贫困人口的收入距脱贫标准的差额,并多渠道筹措兜底资金,明确兜底责任,分类落实兜底政策。同时,该省还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现了贫困人口精准兜底保障。

  “目前陕西省仍有460万贫困人口,且主要分布在立地条件差、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的山区和旱塬。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扶真贫,真扶贫,全面抓好兜底、教育、搬迁、造血、责任扶贫,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革命老区率先脱贫,2020年全省基本脱贫。”冯新柱说。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