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CPI涨幅可控 全年无需担心通胀或通缩压力

  • 发布时间:2016-04-22 11: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展腾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一段时间,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食品价格在持续上涨,尤其是猪肉、鲜菜的价格涨幅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3月份CPI同比上涨2.3%,与前值保持一致。食品价格依然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8.4%,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成为影响CPI数据的主要因素。对于这一低于预期的数据,诸多疑问待解:肉菜价格为何持续上涨?CPI数据为何与群众感受不一致?肉菜价格大涨是否会加剧通胀,今年的物价水平会呈现怎样的态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逐一进行解读。

  猪菜价格将趋于平稳,食品类CPI总体可控

  肉菜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源于供给侧收缩。受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鲜菜产量受限,导致市场供应相对不足,加之季节因素对价格的推高,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但是随着春夏季蔬菜供应量的提升以及替代食品供应量的增加,鲜菜价格上涨的势头将得到遏制,鲜菜价格将趋于平稳。

  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生猪存栏量下降,其中,全国2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创2009年以来新低。因此,猪肉产能处于近年低位,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涨幅较大也就不难理解。但是,在价格因素的推动下,今年养猪场(户)的积极性会有所提升,市场需求也会回落,加之牛肉羊肉等替代商品的价格下跌,我们认为,猪肉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除了肉、菜,其他食品烟酒类商品的CPI涨幅都较小甚至下降。其中,水产品价格上涨2.7%,粮食价格上涨0.5%,鲜果价格下降10.2%,蛋价下降5.8%。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食品烟酒类价格总体可控。

  CPI数据与老百姓感受不一致源于统计方法的差异

  本月初,各大机构预测3月CPI同比涨幅应该是2.4%以上,主要依据就是鲜菜和猪肉价格高居不下。CPI数据与老百姓的预期之所以不一致,首先,与观察时点、观察角度的差异有关。老百姓关注的往往是某一时间点的商品价格高点,而统计部门在研究价格变化时所关注的是当期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据了解,统计部门每个月要采集六次数据,并将这六次的平均数作为该月的平均数。以猪肉为例,通过分析统计局数据可以发现,今年前三个月猪肉价格的波动较大,尤其是在春节前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老百姓总感觉猪肉价格在上涨。而如果按照平均采样数据来算,CPI数据并不高。

  另一个原因在于基期轮换。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安排,每五年要对价格调查的基期进行一次轮换,今年1月份刚好实行了新的轮换周期。通过这次轮换,一方面食品价格调查的篮子发生了一些变化,食品所占的权重比之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消费篮子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养老支出等,即CPI反应的不仅仅是食品价格的变化,还包括另外七大类的消费,因此,个别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不可能完全与CPI同步,部分老百姓的感受与CPI的实际涨幅不一致也就不难理解了。

  3月份CPI涨幅没有预期的高,还与春节后交通、服务等方面的价格回落有关。例如,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春节假日因素消退的影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下降,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1个百分点。另外车辆修理与保养、美发、家政服务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CPI的数值。

  CPI涨幅可控、PPI降幅收窄,全年无通胀或通缩压力

  从走势来看,在翘尾因素的影响下,CPI依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但全年的CPI不会突破全国人大所设立的3%的警戒值。目前的CPI仍处在合理的空间,处于可控的状态,难以形成大的通胀压力。

  首先,本轮通胀上行主要源于部分食品烟酒类消费的反季节上涨,但近期已明显缓解,缺乏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后期将逐步回落。而且,除了食品烟酒类以外,CPI统计数据还涵盖衣着、医疗保健等另外七大类消费。3月份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小幅上涨3.1%、1.7%、1.5%、1.3%、1.2%、0.4%,交通和通信价格则下降2.6%,总体保持稳定。另一方面,3月份CPI是环比下降的,降幅达0.4%。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下降1.3%,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三降。其中,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5%、0.3%、0.3%、0.3%,而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次,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都面临下行压力,抑制了生产、生活需求。在经济出现实质性好转前,需求不振将持续对通胀构成制约。从中长期基本面来看,在经济面压力下,货币政策还是会偏向宽松,但只要不发生大放水、大贬值或供给危机,中国就不会陷入持续滞胀。中国也有足够的经济和政策手段来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如果上半年中国经济能企稳回暖,那下半年中国应对资产价格泡沫将更加从容。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人们对于PPI下降而引发通缩的顾虑。虽然PPI继续下降使得部分专家认为存在通缩压力,但数据显示,3月PPI的降幅已经从4.9%收窄至4.3%,这是连续第三个月收窄;虽然是连续第49个月同比下降,但环比上涨0.5%,为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随着经济回暖,尤其是在政府的稳增长、去库存等政策带动下,工业、房地产等领域将持续回温,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反弹,PPI下滑的态势将得到扭转,通缩压力将得到释放。

  总之,通过研究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我们可以肯定,2016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开门红,前景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都看好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提升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长久以来,看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怀疑中国各项统计数据的也大有人在,但他们都忽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内部的回升余地以及中央政策的调控空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波折是正常的。但是,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就可以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释放政策红利,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作者展腾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