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 发布时间:2016-04-22 03:31: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吴文博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记者就如何全面实施好《规划》,采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问:“粮猪安天下”。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猪肉,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幅度禁养限养,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发布《规划》,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4%左右,是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长期以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猪肉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一是环境压力加大。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二是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三是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四是疫病隐患凸显。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五是市场波动加深。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总的来看,当前生猪养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约条件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和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问:《规划》提出到2020年猪肉产量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稳定略增,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75%等。请问农业部将如何保障“十三五”生猪生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答:《规划》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成就、分析今后一个时期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思路,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调结构、转方式两大抓手,推进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突出现代种业、标准化养殖、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四个关键环节,确立“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五大目标。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转变方式,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绿色发展;龙头带动,产业融合;消费引领,政策支持。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猪肉产量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稳定略增,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75%等。

  《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个区域。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八项任务。一是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企业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二是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环保型饲料产品,培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五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促进屠宰行业结构调整。六是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七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八是强化生猪疫病防控。

  问:在全国上下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第一个生猪专项《规划》,与以往的相关规划相比,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经营理念和区域布局等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我们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既立足于新常态的大背景,又着眼于生猪生产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规划》主要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的有机统一。《规划》在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的总体目标,具体发展目标把总量目标、规模化发展水平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推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可持续。《规划》立足推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明确提出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等措施,提高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三是在经营理念上,更加注重全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想,各区域发展重点把种植、养殖和屠宰加工三个环节结合一起通盘谋划,主要任务统筹考虑种业、饲料兽药、屠宰加工到产业化经营各环节。四是在区域布局上,更加注重发挥优势。《规划》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现状,在评估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优势互补,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重点发展区是传统主产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约束发展区环境压力大,要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提高粪便综合利用水平;潜力增长区资源优势明显,要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适度发展区要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地方特色生猪产业。

  问:近年来,生猪价格经历几轮大的波动,《规划》在熨平“猪周期”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市场心理预期。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

  问:生猪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规划》在绿色发展上有哪些新的考虑?

  答:随着农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养殖经营主体逐渐分离,传统种养结合的模式被打破,养殖污染问题成为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规划》总的考虑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补短板上下功夫,统筹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在生产发展中同时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个区域,其中,把京津沪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11个省市划入约束发展区,明确提出保持总量稳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二是深化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在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创建内容更加突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2016年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三是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以生猪大县为重点,通过对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发展模式、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和技术支撑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整县推进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完善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政策,落实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五是完善种养循环机制。总结推广经济适用粪便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探索PPP(政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打通粪便还田利用通道,促进有机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

  问:在加快生猪种业发展方面,《规划》有哪些新的措施?

  答:种业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猪肉产品稳定供给,必须有自己的种业支撑和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规划》把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有五个方面。一是推进种猪联合育种。继续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重点,推进企业集团育种与联合育种。二是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杜、长、大”品种的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三是强化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种猪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为基础,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为载体,构建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推进种猪优质优价。四是促进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资源8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42个。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重点,建立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良种补贴等政策项目的基础上,《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问:为什么要推进养殖屠宰相结合,合理调整生猪屠宰产业布局?

  答:生猪屠宰是生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屠宰企业布局与生猪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规划》提出要根据生猪养殖产业区域优势,合理调整优化屠宰企业布局,积极推进养殖屠宰结合;推进“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生猪屠宰企业布局,推行就近屠宰,能够实现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互利互惠,融合发展,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一是减少生猪疫病传播,推进就近屠宰,减少长距离跨省调运,能够大幅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二是降低生猪调运成本,屠宰企业在优势产业区就近设厂,可以实现养殖、屠宰产业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输成本。三是实现养殖屠宰共赢发展,通过养殖、屠宰“产销衔接,场厂挂钩”,解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屠宰企业提供稳定猪源。四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通过养殖屠宰签约购销,推进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屠宰,改善养殖条件,改进屠宰加工工艺,有效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