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偷漏瞒报再成“光影中的迷雾” 电影专资办将强化监管
- 发布时间:2016-04-21 08:27:1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日前举办了一场关于电影产业金融化风险的论坛。“说中国电影票房虚高,绝对是言过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偷漏瞒报,中国电影早就过了440亿元的年度总票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以下简称“专资办”)副主任李东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其公开澄清实际票房偷漏瞒报的情况远比注水严重,意味着按照观众们的真实消费情况,中国电影市场去年的总票房远超440亿元。
专资办的接收平台一直是由全国的几千家影院通过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将影片票房、人次、场次等实时上报而来的数据。但即使掌握最全面数据的专资办票务系统也经常被钻漏洞,李东在会上举例,北京某知名电影院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抢着上晚班。因为晚上10点半停止售票后,所有人都可以拉开钱匣子分钱,可见票房偷漏瞒报十分严重。
从因票房造假而受到处罚的《叶问3》中也不难看出,片方和院线联合造假的违法成本低,是票房造假乱象难除的主要原因。合一资本创始合伙人许亮表示,“所有造假最为严重的案例,几乎都跟资本市场挂钩,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在中文伦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磊看来,虚假票房和二级市场联动,推高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获得不正当利益等一系列行为就有违法的色彩。
尽管票房注水、偷漏瞒报、票价异常等现象都可以在专项办的监管系统中看到,但“只能监不能管”也成为目前行业困惑,“政策法规没有跟上,无法一一对照着进行处罚”,李东如是说。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政策法规无法成为武器,只能让片方和院方协商解决。为了突破眼下管理方面的困局,中国电影票务销售的管理系统正不断升级,在未来两年内,专资办将建立更大的中间结算和监管平台,确保每一张票都能在该平台上实现实时结算。同时,相关处罚的细则也需要跟进和完善,“监”和“管”双管齐下,市场的秩序才会更稳定。(陈丽君 实习记者 王嘉敏)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