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接二连三”助村民化贫为富
- 发布时间:2016-04-14 01:30:4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孙春晓苏兵
春寒料峭,挡不住人们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上瓦泉村采摘有机富硒草莓的热情。近年来,该村瞄准市场紧俏的有机富硒农产品,通过对当地山、水、林、田、路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以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将原来颗粒不收的荒土坡,打造成了一年四季可供观光、采摘的“花果山”。2015年,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2000多元增长到1.5万多元,村集体收入由2万多元增加到100多万元。一个省级贫困村就这样“脱胎换骨”,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上瓦泉村是博山区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有机富硒农产品越来越受追捧。我们抓住这个市场先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农业‘接二连三’,在全区大力发展有机富硒农业,把农产品当作旅游商品来经营,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有效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中国梦。”博山区委书记许冰说。
走进上瓦泉村的有机富硒草莓采摘园,笔者看到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上百个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道路两旁,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修的道路直通山顶,山上还开辟了999果园,通过果树认养的方式,栽种了苹果、葡萄等10多种果树。“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观光、采摘,还可以吃饭、住宿,玩上两天都没问题。这里的每个大棚占地一亩多,采用有机肥种植、蜜蜂传粉、粘虫板和中草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每个大棚的年收入8万元左右。村里成立了淄博博山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租金、在园区打工、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贫困村民‘化贫为富’。”村支部书记王金成说起村里的发展头头是道。
无独有偶,在博山区朱南村的“杏山新庐”旅游度假村,笔者发现不少骑着山地车踏青的游客来到这里竞相拍照。“果树认养”为该村的2000多棵杏树挂上了“身份证”,每棵杏树的春华秋实牵动着认养人的心,培养了大批的“回头客”。该村还将废旧的民房改造成了乡村宾馆,通过举办“中国博山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住宿,体验农家乐,将乡村资源转化成旅游商品,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如今,在博山区南部山区,一个个山村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纷纷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有限的土地上做足市场大文章,发挥出农业生产、观光、体验等多重效益,彻底改变了过去守着绿水青山受穷的境况,带领贫困村民真正“化贫为富”奔小康。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