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烧钱,能烧多久?
- 发布时间:2016-04-12 08:00:00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英国《金融时报》4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烧钱在中国的互联网业,如今烧钱已成令人忧虑的流行风气,许多公司给使用其服务的顾客提供巨额补贴,以期竞争对手在资金耗尽前退出。例如一家意在成为汽车在线经销平台的初创企业,已把营销策略建立在赔钱基础上。该企业近期的广告称,“烧投资人的钱,博买车人的心。”
今年早些时候,优步的负责人沾沾自喜地说,该公司每年在中国亏损10亿美元以上,部分原因是为顾客提供补贴以抢占市场份额。而包括滴滴快的在内的中国竞争对手也明确表示,他们不会在开支方面落后于人。其负责人曾说,不烧钱就没有今天的滴滴。另一家竞争对手的高管则表示,他们正“陷入烧钱漩涡”,今年已至少准备了30亿至50亿元的“弹药”。
“烧钱”并非可行的商业模式,但这些成立不久的中国公司称,就打造品牌并获得竞争所需的规模效应而言,补贴顾客的做法如今不可或缺。这尤其适用于经济正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带动型的中国,这种转变令“花钱收买中国顾客”的目标似乎颇具吸引力。
但也有人断言,中国的这种烧钱风气预示着一个互联网泡沫正浮出水面。正如硅谷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期间说服投资者相信利润已不再重要一样,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对(特定时期的)亏损“奉若神明”。“
“当资金消耗殆尽时,许多此类公司会被遗忘”,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估计,为吸引中国消费者通过手机享受打车、按摩和洗车等服务,商家每年为他们支付多达500亿元的补贴。但他也承认,这些公司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在如今这个市场内,不烧钱就不会斩获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就无法获得融资,从而丧失与烧钱的竞争者进行抗衡的机会。”
大多数补贴都流入雄心勃勃的手机app运营商手中。目前,这些“线上到线下”的O2O服务,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投资主题。成为市场翘楚的潜在收益有助于解释这种现象:汇丰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O2O(潜在)产业规模高达10万亿元,但目前的(互联网)渗透率仅为4%。该行预测,(中国市场)这种O2O产业的“利润蛋糕”将在5年内达到260亿元。
但专家表示,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最终取决于当资金停止流入时的结局。其实,去年就有迹象表明投资者已对“烧钱”现象忍无可忍。经济学家布莱恩·威亚德表示,“烧钱”的根本模式“更多与乐观情绪而非经济因素有关。许多此类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心目中的成功概率比实际情况要高。”(作者查尔斯·克洛弗,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