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解决“看病难”良方何在?

  • 发布时间:2016-04-12 01:29:5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本报记者 李 禾

  生病了去好医院挂个知名专家号并非易事。各医院专家号源有限,通宵排队挂号已成常态;患者“抢号”速度直逼微信抢红包,这给了“黄牛”党可乘之机。今年初,广安门中医院“女孩怒斥号贩子”事件再一次把挂专家号难的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

  为解决“看病难”、“挂号难”,在日前结束的“2016年全科医学教育与基层医疗服务发展国际论坛”上,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宣布成立全科医学学院,而其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也在浙江省内首次推出“团队诊疗”服务模式,希望通过层级转诊等模式,让有需求的患者更快看上专家号。

  ——一线观察——

  医疗资源过于集中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水平在全国居前列,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来求医。该医院院长瞿佳教授认为,“看病难”、“挂号难”并不准确。即使在很多三甲医院,挂个普通号并非难事。

  有资料显示,在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中,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只占医疗机构总数 7.3%的医院却占据着80%的医疗总资产、60%的医疗人员。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均,造成高水平医护人员高度集中,于是,公众倾向选择医疗条件好的县级以上医院就医,形成了“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即大医院超负荷运作,就医者人满为患;县级医院患者集中,床位紧张;乡镇卫生院就医者寥寥,医疗资源利用率低。

  “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

  由于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吸纳和稳定人才。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医生也不能长期安心于基层工作,导致“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长期存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据温州医科大学调查,当前绝大部分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不愿在乡镇和山区从事医疗服务,甚至很多人选择了转行;即使毕业后按照协议合同下去了,一旦有机会就千方百计要回到大医院工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合格医务人员缺乏的事实依然严峻。

  于是,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高水平的医生留不住、医疗水平下降、病人更不愿意去的恶性循环。

  ——难点分析——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目前,我国医院没有分层诊疗制度,专家接诊的大部分患者往往病症非常简单,普通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即可处理,这也是对专家资源的一种浪费。

  “团队医疗”是指组建知名医疗专家团队,其中包括专家医生、主治医生、普通医生等。患者通过专家团队号,先由专家团队的其他成员完成初诊,根据患者病情将确实需专家诊治的患者,通过团队成员直接预约该知名专家来诊疗。经知名专家诊治过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由知名专家本人预约复诊,或下转给团队其他成员复诊,形成双向层级转诊机制。这就大大提高了专家诊疗效率,也为有病症需求又挂不到专家号的患者提供了便捷途径。

  医院团队诊疗模式负责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助理吴文灿对视神经疾病、眼眶疾病非常拿手。他说:“我每周60个专家号中,起码有三分之一都是小病,没必要上我这来看,却被占用了资源,导致真正需要的人没法挂上号。现在团队成员相当于一个‘筛子’,把病人先筛选一遍,仅把有需要的转到我这里来。”

  瞿佳说,专家团队诊疗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基层医生的时间相融合,让资深专家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帮他们腾出精力,往“高、精、尖”的技术层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加强医生之间的“传帮带”,促进普通医生成长。“如此一来,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疑难杂症找专家难的问题,实现了专家资源的最优化利用,给群众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当前,医院官方网站、51挂号网等平台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首批推出的6个重点专科知名专家团队都接受预约。下一步,医院计划再组建2—3个团队,把医院王牌科室全部打造成“团队医疗”模式。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费了很多精力拿到专家号,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结果专家只花了几分钟就结束问诊,这让病人心理很不平衡;对专家来说,病症如此普通,加上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诊断,无法对每个病人花费更多时间。”因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瞿佳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呼吁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的队伍建设模式。

  减少大医院的诊疗压力,让更多病患者充分得到治疗的另外一个方法是: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让患者“分流”到乡镇卫生院。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关键在医生。但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由于经费缺乏和人员配置不足,多数基层医疗人员参加修习机会少,工资待遇差、收入低,职称晋升难。

  为此,温州医科大学在实践中以地方政府订单式培养为始点,以卓越基层全科医生为目标,以学校、医院、社区融通的开放式教学为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层次订单式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专家建议——

  要重视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使用

  优秀人才缺乏已成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短板。瞿佳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解决全科医疗人才“下不去”和“留不住”的核心问题,建立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能与影响力。

  2010年,学校率先在温州市开展了本科层次基层全科医生政府订单式定向培养工作。2012年,该工作在浙江省全面铺开,学校承担省内11个地市40余个县区373名全科医生订单培养,并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2013年,培养专业从单一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目前订单式培养在校生数达1952人。

  对于专家团队诊疗模式,瞿佳说这种模式核心是要有名医,还必须给名医提供很多支持。比如形成梯队,团队中不但要有“一把手”,还需要有“二把手”、“三把手”,即有主治医生、主任医生等。“如果团队所有医生同时看诊,病人肯定要找最好的医生来看。”诊室空间也要设计好,病人从团队成员转诊到知名专家时,诊室之间距离要很短,这样病人的感觉更舒适等。

  “解决看病难、挂号难,我们要打立体拳,不但要有顶层设计,还要培养人才、团队等,形成合力。”瞿佳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