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六盘水农村变了样

  • 发布时间:2016-04-11 05:38: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4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地处河谷地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俄嘎村,该村的润永恒猕猴桃基地里,长长的枝条上挤满了淡黄色的花朵。村民万发艳头戴遮阳帽、肩挎水壶,正踮着脚尖给猕猴桃花授粉。

  “管理得好,果子产量就能高点,我们年终分红就能多点。”既是基地工人,又是基地股东的万发艳告诉记者,“如今与以往给别人打工大为不同了”。

  2012年,俄嘎村农民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与煤炭行业转产企业合作组建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猕猴桃基地6700亩,收益按比例分成。

  万发艳也将家中的4亩山地入了股,虽然前5年收益不大,但每年也能从中得到每亩500元的保底分红,同时在基地里打工,每月能挣上2000多元,“进入丰产期后,收入肯定会更多。”万发艳高兴地说。

  “公司与农民是一种新型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企业的发展效果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君告诉记者。

  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区,喀斯特地貌突出,石漠化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山高沟深,耕地破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脱贫任务较为艰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表示,“我们在推进扶贫攻坚中,发现农村资源分散、农民分散、资金分散,致使有限的资源被闲置,财政投入效益也不高,产业发展难以上规模,与当前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出现大量‘空壳村’”。

  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以家庭为单位已难以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加强协作是大势所趋。

  为唤醒沉睡的资源、集聚分散生产要素,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六盘水从2014年开始大面积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农村各种资源整合到产业平台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里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把过去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让“散”资金形成合力,放大使用效益。

  “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83个乡镇(街道、社区)、35个农业园区全部推行“三变”改革,共有5.13万户贫困家庭、16.6万贫困人口参与其中,带动22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三变”改革,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多,进而服务村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去年,六盘水市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规模平均达到23.8万元,最高的达到1031万元。

  盘县岩博村采取“资源变股、以债转股、村民持股”的模式,先后建起了酒厂、火腿加工厂等5家村办企业,村民足不出村便能拥有入股分红和务工收益两份收入。截至去年底,该村的集体资产增加到了5600万元,村集体经济规模将近4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

  通过推进“三变”改革,六盘水市还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成为致富带头人。

  盘县普古乡舍烹村的农民企业家陶正学,2012年回村带领乡亲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三变”模式,先后发展起蓝莓、刺梨、猕猴桃等产业,聘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参与生产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学到了果树管理技术,劳动技能明显提升。村民每天坐着公交车上班,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赚钱、顾家两不误。

  李再勇说,“实践表明,‘三变’改变了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经营的方式,既让经营主体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又使农户通过以承包地入股成为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股东,由过去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促进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为抵御可能遭遇的风险,从今年起,六盘水市、县两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分别安排5000万元专项预算资金,重点用于融资信用担保、农业保险等风险保障。

  据了解,六盘水市探索出来的“三变”改革路子,目前已在贵州省其他市(州)试点推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