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三条渠道”放大项目效应

  • 发布时间:2016-04-11 04:30:5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臧德三本报记者吕兵兵

  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朱汪村,村民刘传芝告诉记者:“自从实施了开发项目,咱的生活大不一样了,家里的3亩地经过治理后,以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价格租给了鼎益农业公司,俺和老伴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按点上下班,一个月能挣到4000多元。”

  “这是兰山放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应,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最佳表现。对此,兰山在实践中找到了‘三条渠道’: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与其他涉农助农项目相结合。”区农业开发办主任刘广华说。

  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

  在方城镇西方城村,村里2008年就成立了绿农瓜菜种植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与鲁蒙食品公司签了订单,村里的500亩土地,成为了鲁蒙公司的订单大葱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一带动,让村里的种菜“老把式”韩其印开了眼界:“同样是种大葱,咱们是大田育苗、人工移栽,20个人一天栽个三五亩;人家是苗盘播种、工厂育苗、机械移栽,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栽十来亩。”

  “2014年,区农业开发部门来这里考察,特别认可我们‘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合作社理事长韩学芳告诉记者。很快,兰山区“2000吨脱水果蔬电热蒸汽杀菌生产线及5000亩优质蔬菜基地改建”项目,由鲁蒙食品公司和绿农合作社联合实施。项目累计投入134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735万元,财政资金600多万元,建成杀菌车间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一处,引进电热蒸汽杀菌生产线一条,引进国际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及育苗、栽培、收割的全自动种葱、收葱设备10台套,建成大葱标准化生产基地6000多亩。

  刘广华介绍,近年来,兰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已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合作社512家。而且,新型经营主体呈现“聚合发展”态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成为主要形式。因此,将财政项目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结合,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推动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等现代农业元素落地生根,能够充分放大资金效应。

  “你看,农民的大葱搭着鲁蒙公司的品牌,每斤能多卖两三毛钱,项目的效应出来了。”刘广华笑言。

  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

  2014年7月上旬,方城镇的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了省市联合专家组验收。验收现场,一位评审点出了这个项目的不同之处:“项目与农校对接园区建设结合得好。项目改善了基础条件,基地推动了土地流转,吸引了龙头企业进驻。于是,现代农业园区拔地而起,农民就近变成了产业工人,项目的效应放大了。”

  区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王恩宝介绍,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纳入改造范围的农田进行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配套,改善基础条件,提升生产能力。但是,项目实施是有“标准”的,有的要占用土地修路通渠,农民不一定接受;有的要打破原有的土地格局,整片推进,农民分散的地块是最大障碍。而农业园区建设,多数已经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实现了“先流转后开发”。同时,项目建成后,工程移交园区管护使用,能够解决建后管护难题,使项目资金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完善了‘项目立在园上,园建在项目上’的开发机制,把农业开发项目与园区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开发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开发档次和效益,以此来示范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王恩宝说。

  兰山农校对接示范园,由山东鼎益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一期工程投资2.1亿元,远期投资8.6亿元。现在,项目区已经形成了6500亩的优质粮食基地、1000亩的优质蔬菜基地和50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与齐鲁大学、临沂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与其他涉农助农项目相结合

  2015年夏,走进位于半程镇和枣园镇交界的“万亩生态荷花湿地”,只见连片面积达1万亩的荷叶荷花迎风摇曳,白鹭、野鸭等水鸟自由飞翔,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赏荷散步、垂钓休闲。而这里在两年前,还是旱涝灾害严重、农民亩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的中低产田。

  据介绍,该处荷花湿地由临沂金锣绿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两亿元打造,栽植了大量睡莲、花莲、籽莲等水生植物,又配套养殖泥鳅、黄鳝等经济鱼种,成为了集生态保护、精品荷花观赏、莲蓬采摘、都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莲文化主题休闲度假基地。而且,湿地内的部分水源来自金锣集团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上下来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下基础。

  王恩宝介绍:“金锣集团打造的这一农业旅游项目,纳入了我们的农业开发先建后补计划。项目前期主要推进道路建设、水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则侧重于打造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预计明年围绕该项目的加工和旅游环节就能全部展开,对周边居民就业创业的带动效应即可充分显现。这种开发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缩短开发周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政府‘财政杠杆’作用的最大化。”

  现在,万亩荷花湿地既增强了生态修复功能,也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提升了周边条件,带富了周边农民。“一年1600斤小麦,这是俺每亩土地的流转收入。俺还被招为荷塘民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枣园镇大潮沂村农民王自现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