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媒体观察】利益之下 怎能无德?

  • 发布时间:2016-04-05 09:1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者 刘霖聪

  当下火热的楼市牵动着许多老百姓的心。近来,在各种利好政策下,楼市逐步回暖,不少楼盘还出现了扎堆抢房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售楼处里那么多人,真的都是来买房的吗?那还真不一定。

  火爆楼市暗藏“房托”,健康的楼市不能利欲熏心

  近日,央视记者在浙江杭州一些楼盘调查发现,那貌似火爆的售楼处背后藏着很多的“房托”,就是去凑人气的。而且,记者发现,在网上有很多招聘看房人员和看房水客的信息,价格在50元至80元一天不等,而且应聘的大有人在。

  在这我想感叹一下,楼市又见“房托”,国家的好政策遇上了开发商的“坏对策”。当下,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去库存的档期,把存量房卖出去,已经是房地产商们的一块心病,他们用尽各种办法自然是情理之中之事。

  早先楼市促销有派送小礼品的,有组织观看文艺演出的,多少都有吸引的成分。但这次通过“房托”的促销行为,企图通过制造购销两旺的局面,继而套住买房者,或者再进一步实施抬高房价的行为,则完全变成房地产商“为稻粱谋”,不择手段的诈欺行为了。而这种对内自欺欺人、对外蒙骗消费者的行为,已经突破了法律的底线,难为市场行为所容。

  对此,《光明网》严厉指出,对于横行于楼市的“房托”,相关部门应像打击“医托”那样果断出手,严厉打击。另外,有关部门对于相关房地产商所存在的欺诈经销行为应进行责任追查,叫停虚假售楼行为。

  利己要有度,健康的楼市不能利欲熏心。正如一位“房托”的自我忏悔:挣钱买一套房子,然后踏实地过日子,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然而,以破坏别人的购房“理想”来完成自己的购房“理想”,自己这一辈子也不会踏实。

  楼盘广告称“重庆沦陷”,商业道德岂能唯利是图

  我们说利益之下,怎能无德?市场竞争要有序,决不能恶意诋毁。“重庆沦陷,利川坚守”“重庆PM2.5 250……”,这是湖北省利川市一个楼盘在主城部分小区发放促销广告单上的话,引起市民极大反感。有市民明确表示,这种宣传无底限的楼盘,谁还敢买?

  市场经济时代,靠别出心裁的创意博眼球,以追求相应的商业营销预期,本无可厚非,但凡事得坚守原则底线,“一座叫春的城市”旅游广告语也好、“重庆沦陷,利川坚守”等地产广告也罢,都动辄引发舆论反感。《新京报》的评论指出,这类广告本质上就是“道德沦陷”。换句换说,“沦陷”的不是重庆,而是商业诚信。

  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一些毫无底限的裸露式促销不绝于眼,暴露出某些商家早已“沦陷”在铜臭里。

  然而,值得追问的是,这样的广告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出现?《荆楚网》分析,一方面是某些商家贱视“道德”,他们为了营销,为了赚钱,可谓不择手段。另一方面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对商业广告缺少必要的审查、惩处,致使某些商家利欲熏心之下为所欲为。《新华网》表示,对此乱象,有关部门绝不能再等闲视之,放任自流,应该及时亮剑,让任性的商家付出高昂的代价。

  最新消息是,有关部门对这个楼盘重庆代销处进行了查处。如果经查涉及问题属实,根据新《广告法》,这家楼盘的开发商有可能面临最高100万元的巨额罚单,这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捐赠衣物被变卖牟利,利益之下,美德何在

  利益面前,美德有时也靠不住。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杭州市废旧衣物回收桶中衣服去向成了全城人民关注的话题,有媒体暗访发现,这些废旧衣物并没有实现老百姓的爱心心愿流向困难人群,而是被企业变卖牟利,一时间废旧衣物回收桶“蒙尘”,质疑声、愤怒声不绝于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废旧衣物回收项目的运营机构解释说:“他们是一家专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把能够捐赠的较新衣物拿出来做公益是公司业务衍生出的‘附属品’。”也就是说经营盈利才是主业,公益只是“附属品”而已。

  现如今打着“公益”旗号赚钱的现象却并不罕见,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更是精于此道,他们或借助社会福利机构、或干脆公关某些政府部门,通过精心包装给自己的经营项目穿上公益外衣,藉此牟取暴利。拿爱心赚钱最可耻,不仅亵渎了爱心,也伤害了社会诚信。当然有关组织者的责任也不容推脱。

  《齐鲁网》指出,企业的不法行为应当受到处罚,但作为组织者,仅仅充当“二传手”的角色,不仅暴露了管理的低下、监督的乏力,更是透支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对于爱心资源也是一种过度消费。为市民提供“爱心通道”本是好事,但如果行事不当,好事也会办成“寒心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