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过度担忧”中国经济没依据

  • 发布时间:2016-04-03 08:08: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受世界经济增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引发了西方一些机构带有明显“颜色”的偏见,不断唱衰中国经济。继国际评级公司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为负面之后,另一评级公司标普日前也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专家称,这种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担忧”缺少事实依据。

  标普称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预期,并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纽约世邦魏理仕集团副主席达西·斯塔肯表示,不赞同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结论,认为标普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而低估了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她还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认为中国经济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教授也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悲观“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也“没有事实根据”。他分析,国际社会之所以会感到悲观,主要是因为看到中国出现资金外流和股市动荡。相反,皮萨里德斯看到的却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所以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标普所关注的金融风险方面,来纽约参加中国商务论坛的宜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宁对记者表示,宜信公司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贴息等措施,撬动金融资源重点“支农、支小、扶弱”,促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宜信公司打造了一张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护网,为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实上,对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具体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硬指标”,还需要考虑政府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如政府效率、法治建设等。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在长期内影响着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而正是由于中国近些年在政府效率、法治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步,使得我们在应对西方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展望有了底气。

  对于西方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展望,财政部给出了回复,指出评级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债务、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评级公司还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担忧”一直甚嚣尘上。一旦中国经济进入平稳期,外界对中国的唱衰声便四起。“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今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就称中国的经济会硬着陆,而美联储主席耶伦前些时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也公开称中国经济转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在增大。与此同时,国际投行高盛却认为,投资者夸大了中国经济减速对全球造成的冲击。中国经济和银行领域的直接和间接风险敞口规模尚不足以对主要经济体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当前,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的确有自己的难题,中国正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破解这些难题。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客观指出问题是为了防范风险,但肆意放大问题则是在制造风险,这不仅于中国无益,同样于世界无益。

  (本报纽约4月2日专电 袁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