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完成硬任务要有硬办法

  • 发布时间:2016-03-31 14: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去产能,是水泥行业当下最关键的一项任务。事关行业的生死,必须采取最果断的措施、最有效的办法、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现实选择

  2016年,水泥行业的形势从未有过地严峻。2016年和去年相比需求量可能还会下降,但供给量却还在增加,新建、在建熟料产能还有2亿多吨,这些都释放出来以后,水泥产能将达到40亿吨,产能利用率也就50%多,这是水泥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前几年每年全行业还有700亿~800亿元的利润,2015年近半数企业产生亏损,2016年如果做不好,可能就会全行业亏损。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岌岌可危的行业现状,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发出了这样的声音。2月16日,人民日报《化解水泥行业过剩困局——对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的文章,3月2日,人民网《对话中国建材宋志平: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月6日,经济日报《水泥业去产能怎么看怎么办》,1月18日,中国建材报《做好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发表了宋总对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行业形势的基本认识,以及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矛盾的一整套想法。这些,都体现了建材行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企业家对行业发展的倾心关注。

  春节前,宋总说,做好供给侧改革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应凝聚共识,主动出击,围绕调整结构和优化市场,打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七招”组合拳:一是鼓励联合重组;二是严格禁止建新线;三是加大淘汰力度;四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五是大力开展错峰生产;六是开展以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七是支持大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打好组合拳的主体有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相关方面。

  春节后,宋总的思考又深入了一步,去产能是一项硬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完成硬任务要有硬办法。

  “水泥行业的出路,主要是区域整合,理性关闭多余工厂,立法禁止新建工厂,依法反对不正当竞争。”

  重温历史

  过去,宋总更多地强调,我们要站在思想和道德的高地上来思考解决问题,而现在,除了思想和道德之外,他还加上一条,就是依法治理和解决问题,而对于去产能这样异常艰巨的任务,没有一定的硬办法,是难以完成的。

  有意思的是,当下的一些情况,早在七年前的2009年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宋总就已经预见到了,而且也提出了预警的办法意见和措施。可惜的是,当年宋总的意见和建议,在水泥行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中,大大地被忽视了,行业的发展,正是沿着另一个方面一路走了过来。

  翻开当年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

  早在2009年,宋总就提出了水泥行业合理的区域布局是使市场竞争有序化的根本方法,同时,还提出了采用“休克疗法”来化解过剩矛盾的想法。当时的报道里说:“如果没有科学的布局,让水泥企业一哄而上都去建设,然后打恶仗,最后倒闭,这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当高的能耗。水泥这个行业里已经不能再消耗,不能再打仗了。我觉得中国的水泥应该采用‘休克疗法’,先休克,该停掉的停掉,该规划的规划,该调整的调整。在科学的布局下、在有效的监管下进行良性竞争,避免无序竞争,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市场有自由竞争的一面,市场也有理智的一面。我这个人相信理智的一面,我相信企业和人都是理智的。大家理智地划分、主导各自战略市场区域的格局,我觉得这是今后大企业相处的一个原则,这样才能进行良性而有序的市场竞争,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宋总当时就对水泥行业提出了警示:“国家四万亿投资的拉动给了水泥行业一个巨大的机遇,但这个机遇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非常规性措施。这么大力度的基础建设投入,这么大力度的农村建设投入,其阶段性是十分突出的。在这个时候,行业同仁们一定要清醒,要看到是政府的投资拉动政策帮助了水泥行业,大家应该倍加珍惜,借助这个机会很好地调整结构,严格控制产量,大力淘汰小立窑。不要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短暂的机会,脑子一热又开始扩大产能。”

  对于当时局部地区产生的产能过剩现象,宋总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种投资的盲目性一是源于地方的引资热情,二是源于其他行业过多追求多元化而盲目进入水泥行业,三是水泥企业盲目靠新建生产线追求规模。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水泥的合理布局,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在水泥生产线集中的区域,要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限制或禁止上新线,实现布局的自我良性化;二是要限制建设大型熟料生产基地,如果一个地区熟料规模过大,本地市场消化不了,就会长距离辐射进入区域外市场,这样做的后果是容易破坏市场秩序,带来恶性竞争。”

  访谈中,宋总一再说,对于水泥产品来说,其区域性特征和非贸易性,决定了科学合理的布局是维持水泥行业“长治久安”的方向。市场竞争要建立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布局要根据区域的水泥需求量来确定,合理布局是使市场竞争有序化的有效方法。

  宋总说,当年他还提出了10个观点,现在看来,依然非常鲜活生动有力。一是中国建材集团通过推动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两个轮子,实施大水泥区域化战略,促进了水泥行业有序增长;二是中央政府拉动内需投资四万亿给水泥行业带来技术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应倍加珍惜;三是多年来水泥行业价值没有随着社会平均价值的增长而增长;四是水泥行业的成长方式要从追求数量的增长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五是大企业集团要用自律的心态带头维护市场,推进市场健康化;六是行业的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在行业利益之中;七是中国水泥行业应形成大企业主导各自战略市场区域的格局;八是合理布局是使市场竞争有序化的根本方法;九是过度竞争最终将损害行业本身;十是提升行业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在重温宋总当年的讲话和恳切的忠告和建议,如果当时,大家能统一思想,做出积极而理性的选择和安排及作为,那水泥行业就会完全避免今天这样一种十分严峻而又被动的局面了。

  行业期待

  采访宋总,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行业来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回味,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给行业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我们对垄断的理解和对反不正当竞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回顾行业发展的历史,温故而知新。看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行为,垄断行为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里是很难出现的,而不正当竞争却是比较容易出现,而且会给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对此,过去我们缺乏正确的认识。

  2016年的行业形势已经严峻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再不去努力采取硬措施硬办法,整个行业就将全面亏损。宋总说,当下,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大企业及相关方面,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取得效果。而且,必须通过立法来建立相关机制,依法约束各个方面的行为,确保去产能任务得以实现。

  关于去产能,怎么看,怎么办,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更清楚了:

  宋总说,回顾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从办工厂到收工厂再到关工厂,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为了维护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采取或者需要采取的办法,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

  这些重要观点和政策建议以及即将进行的一些重大改革举措,都是水泥行业按照自身发展规律来进行的调整和完善,都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行业的利益和价值。这些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水泥行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去产能任务的必然选择。

  最重要的是,行业上上下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又能够统一思想和行动,痛下决心,齐心协力,严格自律,共同担当起责任,为了大家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为了行业的美好未来,协同一致,努力来完成去产能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

  这是我们的期待。 (本文作者为《中国建材报》总编辑孟宪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