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位农资老人心中的“绿色春天”

  • 发布时间:2016-03-31 02:31:0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国龙文/图

  3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沈北种子农资批发市场,各式各样卖农药、化肥、种子的门店一个挨着一个,有一家名为“绿色春天科技农资中心”的店面,店面普普通通,甚至与周围的店面比还显得有些狭小简陋。

  但是,这门市店是徐江一直以来坚守“绿色”理念的浓缩。

  徐江曾经是一名老师,现在还是一名老师,以退休为分界线,之前讲的是“航天课”,之后教的是“农技课”。专注于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按不同作物推出绿色套餐栽培技术,已近耄耋之年,还依然奔走在农民的大棚里推广技术,依然守候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绿色春天”的到来,依然在钻研农民实用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

  用了药肥套餐,打药少多了

  “徐老师,是俺贵人呐,今年要是净收入超过10万,多出来的都请徐老师吃饭,哈哈。”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余家房镇大万村蔬菜种植大户兰丽丽边忙着收大头菜边说。“徐老师”就是徐江,农民都这样称呼他,而在结识徐江之前,兰丽丽种大棚并不顺心。

  2012年,31岁的兰丽丽既要在家照顾孩子还要挣钱家用,于是就在村子里搞起了大棚种植。但没经验、连年赔基本让她丧失了种植信心,一度把绝大多数的大棚都承包给了别人,她自己只留了两个。去年初,蔬菜行情不好,承包户们连招呼都没打就纷纷离开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把所有大棚又都种了起来。

  去年4月份,一场低温,兰丽丽大棚里的葡萄得了灰霉病,四处求“医”。正好赶上了绿色春天科技农资的业务人员到村里做推广,业务人员让她直接找徐江。经过诊治,兰丽丽的大棚避免了损失。

  记者看到她大棚里种植的葡萄、番茄、豆角都翠绿整齐。她说:“种大棚最费事的就是打药,去年有了病害,基本每天都要背着药筒下地,有时一天打两次。今年按照徐老师的套餐,每7~10天打一次,预防为主,可省事啦!”

  “预防为主,重在坚持。用药的次数少了,用药量也就比原来少很多。生物农药虽然价格稍贵,但用的少。这样算下来,农民还是省的,关键是效果还好。”徐江说,以“绿色“理念引领,源于大众对绿色、有机等农产品的需求。这些年徐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物肥和生物药的配方套餐系统,采用经销商网络、直接辅导种植农户等方式,不断地实践推广。

  讲得了航天,也教得了农技

  1998年,马上要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徐江患上了气管炎。在求医过程中,了解到了“壳聚糖”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自己试了有效,但徐江却考虑起了另一件事,“这东西对人的病有效果,对植物也应该有效果啊。”

  就是这个朴素的念头,让他在近二十年里,从退休之前的“培养航天人才的老师”转变成了“服务农民的技术员”。

  1999年,在“壳聚糖”的研讨会议上,徐江结识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王士奎研究员。当时,王士奎正在研究“壳聚糖”在农业中的应用,并有了一些成果。徐江就把成果带回沈阳,去农村推广,农民用了有效果。从此,徐江走上了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推广。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生物肥药,鱼龙混杂,很难去认证,效果也不太好说,徐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筛选。”采用徐江生物肥药套餐的沈阳六合生态园技术顾问吴建丽说。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徐江并没有停歇,他到全国各地农资产品展览会上赶会,不看别的,只盯住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正是这种坚持,徐江针对葡萄、黄瓜、草莓、豆角、叶菜等不同作物,每年都会制定作物全程应用生物药肥(套餐)技术。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套餐具体到每个栽培管理环节的用药用肥种类、数量和次数,并详细计算用药价格。农民和经销商只要一张技术纸在手,一季种植和指导都不愁。兰丽丽说:“这技术纸就是徐老师开的药方,我就像个‘傻瓜’按方用药就可以!”

  “有机、绿色”“高产”可以兼得吗

  3月27日上午,一辆辆旅行团的大巴车把游客拉进了沈阳郊区的六合生态园。游客们走进大棚,采摘品尝草莓。六合生态园运营一年多来,已经初具规模,而且草莓的品质也得到了认可。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十一届中国(辽宁·辽阳)草莓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草莓擂台赛活动中,六合生态园种出的草莓被评为了金奖。

  这些草莓采用的是徐江推出的《草莓栽培全程使用生物肥药(套餐)的技术(2015-2016)年版》。而对于吴建丽来说,选择徐江的这套技术,是因为生态园要朝着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方向发展。

  吴建丽说:“认证中最重视的是土壤中的各项检测指标,而对于药肥等中间投入品主要是看生态园的农资进货账目。在很大程度上,到底用了什么药和肥,最主要的还是看生态园的自主规范能力。我们真正想做有机农业,徐老师的这套技术正好切合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有机或绿色食品。但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把食品健康问题归因于农药和化肥。记者在采访中时常会听到“我们的蔬菜都是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还会有“不用化肥,仅用有机肥产量会低很多,病虫害也很厉害”等等观点,甚至“有机”、“绿色”成为了一些商家的营销噱头。“绿色”产业从人们的认识到行业的自律与监管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破解。

  大众对农药和化肥的妖魔化,并不是农药和化肥不好,而是施用严重过量的问题,合理按量按规律施用完全可以产出安全的食品。

  而徐江在探索另外一条道路,这是一条绿色投入的道路。正像他农资中心“绿色春天”的名字一样,他始终坚持“绿色”的理念,遍寻天下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通过不停地探索,组配既能确保产量、防控病害,还能符合有机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

  采访中,徐江多次重复:“我今年77周岁啦,再有几年就干不动了。”老人期许着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绿色春天”终将到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