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6年将成中企海外并购年

  • 发布时间:2016-03-28 00:30: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6年的第一个季度还没结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是捷报频传,且手笔一个比一个大:万达35亿美元将美国传奇影业纳入囊中;海尔54亿美元全盘接收了美国通用电气的白色家电;海航集团拟60亿美元收购美国信息技术企业英迈公司;中化集团正拟斥资430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商瑞士先正达……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708亿美元,超去年全年交易金额的一半。汤森路透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规模已占全球跨境并购规模的47%。毫无疑问,2016年将是中国企业海外的并购年,大单还会不断出现。

  从2015年至今,中企已完成或仍在推进中的海外并购还包括:安邦保险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金额19.5亿美元;海航集团收购瑞士航空货运公司,金额27亿瑞士法郎;中化集团并购意大利贝耐力轮胎公司,金额71亿欧元;紫光集团拟收购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发出的要约高达230亿美元……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海外砸大单。看似矛盾,实则必然。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以前的主要优势是人口红利和廉价商品,但随着成本的增加,对环保的重视,这种产业模式几乎走到了尽头,下一步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大致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如中国的高铁,竞争力世所公认;还有华为,代表了“中国智造”的新方向。但这种创新优势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拥有的,那就采取另一个途径,海外并购,迅速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中国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外国企业虽拥有技术和海外市场的优势,但目前缺乏再投入的资金。于是,两者往往一拍即合,因为这完全是互利共赢之举——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国公司也由此进入庞大的中国市场。

  其中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吉利汽车收购瑞典沃尔沃。这次并购帮助濒临困境的沃尔沃迅速实现了盈利,而作为中国公司的海外企业,沃尔沃随后在进军中国市场时自然更拥有极大的竞争力;对于吉利而言,这种合作也极大提升了吉利的美誉度和技术水平。

  必须看到,过去十年,中国企业也有不少并购,砸出去的是真金白银,收获的却是破铜烂铁,甚至有的投资血本无归,看了真是让人痛心。也不可否认,2016年的一些海外并购,肯定也不乏冲动的交易,也必然会带来苦涩的结果。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尤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收购的外国企业或品牌,是否真有价值。很多外国品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投资完全是陷阱;第二,必须看到产业发展的前景,一些欧美厂商之所以主动将品牌转让给中国企业,正是为了提前布局,将烫手山芋扔给中国;第三,必须认识到海外经营的困难性,以前也有中国公司购买了海外资产,但文化的差异、国情的不同,加上一些海外政客的炒作,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中企投资最后也打了水漂。

  争取最好的结果,但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2016年无疑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年,成功的并购,也将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插上翅膀,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但热潮中更要保持冷静,对于海外的种种并购陷阱,中国企业千万不能傻乎乎地去当接盘侠、冤大头。(刘洪)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