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四没村”变样了

  • 发布时间:2016-03-23 05:52:4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早晨六点半,我照例起来在村里转一圈。天还黑着,飘起了雪花。看着黑漆漆的村庄,一边走一边想这几个月跑路灯的事,不知道年前能不能有个着落。

  回想起2014年10月底,市里安排我到大名县李五牌村驻村扶贫帮困到现在已经1年多了。刚来时,村支书赵振奇带着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四没村”——没有树,没有路,没有工厂,没有能人。这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

  走访中,我认识到一点:思想落后,导致经济落后。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两委“洗脑”。宣传政策,解放思想,支书尤其重要。帮扶就3年,这3年帮扶落实成什么样,3年后村里怎么样,都得靠村两委了。

  班子有了战斗力,剩下就是群众了。群众工作,就是让百姓快点得实惠、见效益。为了让这个村有“造血功能”,我真没少想办法。一开始想建养猪场、种黄瓜,可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种草莓、蓝莓,没技术管理又难。综合考虑,还是建温室大棚。刚一和村里人说,这个100多户500人的村,有一半人不同意。“老哥”赵海泉说,“祖祖辈辈都靠这几亩地生活,以后死也要死在这里,不能变成别人的”。

  这咋办?让他们眼见为实。我就分批组织村民代表去山东寿光、济南等地考察学习温室大棚种植。

  学习讨论完,群众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不久,50户农民签订协议流转土地70余亩,建设了27个大棚。当初死活不干的赵海泉,也是这50个村民中的一员。然后成立了公司,还请了技术员教大家西瓜豆角间种技术。在村里挑了12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带头盖大棚。

  建大棚,我几乎天天都去。几个月过去了,看着3寸高的西瓜苗,打心眼儿里高兴。我快60岁了,好多人都认为这事我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我是真心干。我觉得只要带着责任干事,没有干不成的事。

  计划2月种上豆角,5月摘完西瓜后就种彩椒。虽说建大棚已经花去五六十万元了。可是一亩地光是豆角西瓜就能挣上1万多元。现在又谈好200多亩地,争取3年之后建成700亩大棚,旁边再盖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卖到全国各地。这样一来,为村里留下温室大棚,村民就能富起来。

  今天又打了几个电话,又往市里跑节能灯的事。一个灯好几千块,可是安上后,老百姓既方便又省钱了。

  一到晚上,广场舞的音乐就响起来了。还记得刚进村时这里就是个臭水沟,砖头、塑料袋、剩菜剩饭……什么都有。

  我就和村委组织大家把垃圾清理了,拉土填平,建起了文化广场,还争取了两套健身器材。一到晚上就有100多人来这里跳广场舞。

  为了给村里修路、种树、修广场,我前后跑了五六个部门争取了60万元。说难办,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多跑几趟就多跑几趟,我觉得没啥。

  如今村里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百姓也感到非常高兴,而我也因为有机会参加新农村建设而感到自豪,总觉得自己的心已经与百姓们挨到了一块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