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民资孵化器生存样本调查 今年将进入洗牌期

  • 发布时间:2016-03-21 07:4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数日前,深圳的地库咖啡以及北京的一家创业咖啡倒闭。这不仅在孵化器经营者的圈子激起了千层浪,也让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在“双创”的背景下,遍布大街小巷的民资孵化器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他们的经营是否已经摆脱“二房东”的模式?他们的困惑源自哪里?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推进创业服务一体化,这能否让民资孵化器柳暗花明?

  65家机构获授“北京市众创空间”

  ■2015年3月 首批11家众创空间和1个众创空间集聚区(中关村创业大街)获北京市科委授牌。4月,14家众创空间再获授牌,首批授牌空间达25家。

  ■2015年9月 第二批40家机构获“北京市众创空间”授牌。

  ■2015年12月 第三批“北京市众创空间”申报工作已展开。

  现状:运营模式单一,还有很多孵化器停留在单纯物业管理的“二房东”阶段;多数孵化器停留在伪创新阶段,创业咖啡、投资路演等服务同质化严重;未经调研,不了解区域产业基础,盲目设立各类孵化器。

  机遇: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让津冀将成北京创业服务输出首选。

  建议:孵化器建设应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通过一些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孵化器建设,可以形成围绕单个产业的生态体系,更迅速地构建生态环境。

  趋势:2016年,孵化器行业将进入洗牌期,更多真正的创新型孵化器将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聚起更多的资源、创新出更多的服务、孵化出更多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创新创业进入新纪元。

  498家众创空间获科技部认定

  ■2015年11月 科技部公布第一批众创空间名单,136家机构入选。其中,北京市有27家机构入选。

  ■2016年2月 科技部公布第二批众创空间名单,362家机构入选。其中,北京市有30家机构入选。

  样本

  创业咖啡

  从单纯复制到回归本源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最南侧的街口,有一个来街区仅有3个月的新丁——贝壳爱喜创业咖啡。坐在靠窗的卡座里,窗外不时闪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被人环绕的投资者、前来学习参观的取经者……天空虽然充斥着雾霾,却也无法阻止他们心中的那团创业热情。

  “这一幕,每天都在不断上演。虽然就像是在看一个会不断重复的‘拉洋片’,可每次观看都会让人充满斗志。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跑到这几家可以看到街区的咖啡馆选一个靠窗的位置,静静地看上半天。”桌上仅有一个空的咖啡杯,一位聚精会神看着窗外的创业者给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起为什么一个人花几个小时去“发呆”。在这条仅有200米的大街上,无数像他一样的创业者正为了梦想而奋斗。

  五年前车库咖啡第一次将“创业咖啡”这个名词带到这里时,人们还不能理解它和传统咖啡馆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如今创业咖啡早已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创新型孵化器的一个重要载体。虽已经过多年发展,但还是有无数人无法明白创业咖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盈利,只是单纯地将形式进行复制。

  “咖啡馆提供的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如果仅靠售卖咖啡那无疑是活不下去的,也无法真正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创业辅导、创业投资、资源对接等创业服务才是创业咖啡的核心竞争力。”贝壳菁汇创新生态圈创始人张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虚拟孵化器

  轻资产初露尖尖角

  一年半前,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家特殊的咖啡馆开始营业。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咖啡馆,也不同于大名鼎鼎的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业咖啡馆。这里没有埋头干自己事情的顾客,大家热衷于同一件事情;这里不售卖咖啡,只提供“干货”;这里不需要消费,还有礼品可以收……这里,就是每周五下午才会开门营业的“周五咖啡”,谈到当时的活动场景,周五咖啡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翁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当时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平面媒体与创业咖啡,邀请创新者来创业大街,讲述创新创业故事,搭建一个全新有趣、有料、有温度的分享平台”。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周五咖啡已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产业园区的“虚拟咖啡”,为园区提供社群服务平台,经过实践探索出园区社群服务“4+”模式,即园区+媒介+社群+服务的合作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建立粉丝社群,共同打造针对产业园区、众创空间的社群服务平台,大家各自获取所需的人脉资源和经济收益。目前周五咖啡已与瀚海孵化器、磨坊工场等众创空间、孵化器品牌进行全方位合作,复制周五咖啡社群服务平台。

  “虚拟咖啡馆好比‘软件操作系统’(社群服务平台)植入至‘硬件’(众创空间)中,创业合伙人就是周五咖啡社群服务平台主人,其中有专家导师团、服务机构联盟、投资基金等联合架设,就像‘软件操作系统’可复制。像‘安卓’一样的周五咖啡社群平台搭建与众创空间合作恰逢时机,因为众创空间发展需要专业服务平台,社群化的服务平台才更多元、更适合。”翁晶说。

  老牌孵化器

  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在如今中国数以千计的孵化器中,创业咖啡等新兴孵化器虽名声在外,却还未成为创业孵化中的主力军。拥有充裕空间载体、优异地理位置、丰富资源的老牌孵化器无论在孵化数量还是在孵化质量上都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以下简称“瀚海智业”)作为孵化器行业的一名老兵,接近100%的入驻率让无数孵化器羡慕不已。从2003年成立至今已形成“301018+N”的孵化格局。30:国内外孵化器载体面积达30万平方米;10:拥有5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科技部认定的国际(中美、中加、中德)企业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示范基地;8:在3个国家4个领域设立了8家海外园区;N:设立N个孵化中心,目前已设立东部中心(上海)、西部中心(成都)、南部中心(深圳)、北部中心(北京、天津),辐射周围二三线城市。

  从数据上而言,瀚海智业无疑已经功成名就。“瀚海Plug&Play落地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仪式”几个字却醒目地出现在瀚海智业助理总裁李雷的电脑屏幕上。本月底,由瀚海控股集团和美国孵化器Plug&Play Tech Center共同成立的创新型加速器瀚海Plug&Play将携手贝壳菁汇正式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不论是什么性质、什么模式的孵化器,创新才是最大的竞争力。”李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瀚海Plug&Play将集聚中美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海外项目和技术落地中国,本国项目走出国门,为创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助推创业企业加速成长。”

  园区孵化器

  正在影响园区产业走向

  孵化器从来都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出现,大多数孵化器都会依附产业园区而存在。园区运营者的思维,无疑也将决定着孵化器的命运。下辖E7·创业鹰巢、E7·创芯中心、E7·云视听中心3个自营众创孵化空间和E7·创业公社1个合作众创空间,空间面积共计1.2万余平方米,在孵各类小微众创企业近百家,北京经开“E7创享家”的出现,给园区运营者带来了全新的孵化器建设思维。

  “北京经开在原有丰富园区地产开发销售、自持经营和孵化器运营管理的基础上,以自持优质园区资产为支撑推出了创业生态服务品牌——‘E7创享家’(‘E7’有发端于亦庄一起创业的语意),逐步建起N3创业资源体系和7321创业生态服务体系,目标是打造全天候、乐享级创新创业生态圈。”据北京经开创孵板块负责人白辰介绍,北京经开N3创业资源体系:即提供N种空间产品载体,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公寓空间载体;运营N个创孵机构为平台,包括自营孵化器、合作众创空间和引入的第三方创孵空间;整合N项创业服务为要素,基础服务、解决方案、投融资等。

  “7321”服务体系则是7个E的创新服务理念(Easy容易、Economical高性价比、Efficient高效、Ecological生态、Encouraging支持促进、Enjoyable乐享、Excellent卓越);为创业者提供创业3度空间:办公创业空间(办公产品)、生活乐享空间(公寓社群)、生态空间(高能级创业资源);服务创业者的时间双轴:以创客和创业时间为轴,提供的全程全天候的创业生态服务;打造1个创客勤务团队:负责入驻创客7×24小时一切事务。

  趋势

  北京溢出价值已流向津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鼓励龙头企业创业主体协同发展;加大奖励扶持政策;引导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和满足创业投融资需求等。

  这释放出一个信号,众创空间要发展,联合发展才是硬道理,其中有代表型企业与众创空间的合作,产业园区与众创空间的合作,众创空间与众创空间的合作,服务平台与众创空间的合作。翁晶表示,这些合作案例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资源再整合,平台化合作才是众创空间发展的出路和机会。

  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新一轮的产业机遇也正悄然显现。1月28日,由天津滨海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瀚海控股集团合作共建的“滨海-中关村瀚海117国际创新港”在天津高新区正式揭牌。据李雷介绍,项目已进入规划改造期,改造完成后将形成3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未来,将成为承载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品牌资源、服务京津冀科技融合的发展新支点。

  “一定规模的创业人才、适合的物理承载空间、优异的政策支持、力所能及的创业服务等都是决定我们是否要去外地发展的关键。”从中关村丰台园保定满城分园考察回来不久的张磊表示,目前众创空间发展势头不错,但也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考虑清楚再上马,否则搞众创空间将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对于白辰而言,新一轮的产业机遇已可以预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众多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从北京向天津、河北等地进行疏解,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开展技术研发、产品中试等创新型业务,有利于更多创新创业资源二次向北京集聚。北京经开E7创享家所在区域——北京亦庄定位为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担着“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北京亦庄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创业团队和小微企业有机会围绕成熟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开展“源头性”创新和实在的“技术型”创新,工艺化、工厂化、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和小微企业来北京亦庄创业,也会有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到北京经开E7创享家投资创业。

  建议

  京津冀应实现创业孵化差异化

  在北京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看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三地分工不同,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就更要科学。

  首先,孵化器建设应该遵循城市演变规律和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因为,孵化器集聚的是高端人才,和一般的制造业用人需求是有差异的。来自北京的高端人才,不可能一下就远离北京,它要遵循梯度转移的规律。距离北京较近的区域,建设孵化器的成功几率会较高一些。此外,远离北京的区域应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像石家庄、邯郸等,在本区域拥有很强的影响力,拥有高校、科研等资源,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激活自身的创新活力。

  第二,孵化器建设应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不应建设一般性的孵化器,要差异化。比如孵化生物医药产业,它的孵化条件就不同于能源、不同于新材料。通过一些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孵化器建设,可以形成围绕单个产业的生态体系,更迅速地构建生态环境。

  第三,孵化器应尽量与当地的优势产业相结合,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延伸。比如,原来在做的转化成果,通过孵化器的聚集效应让它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创新链也更加完善,这样有利于集群的发展。而集群本身也将形成品牌效应、要素的集聚效应,这又对孵化本身形成一种反哺。

  第四,孵化器应重在内涵建设,重在创新环境、创新政策的移植。北京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津冀在孵化器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和合作,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知识产权、创新人才、风险投资等服务功能引进来。建设孵化器不仅仅是要有物质载体,更重要的是有充实的服务内涵。

  行业

  创业服务将进入市场化阶段

  目前,双创是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和最猛烈的风口,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地产开发商、物业持有者、投资机构甚至是实业企业家纷纷进入双创领域,各类型的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业沙龙层出不穷、供应量巨大,但相对而言好的创业团队和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却不足,为创新创业领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泡沫和潜在风险。

  “预计2016年将会出现大批规模较小、商业模式不清晰、‘赶趟儿弄潮’的众创孵化空间和服务机构倒闭风潮和大换血。”白辰说。对此,李雷也有着相似的看法,“只有经历一轮洗牌期,让伪孵化退出、真孵化成长,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的发展。目前,所有的人都在说做咖啡、做投资路演、做创业辅导……这不能仅是纸上谈兵,而应该要让创业企业得到真正的服务、真正的实惠。虽然孵化器市场很大,但不是一拥而上就能起来的产业,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沉淀期”。

  将目光放远,孵化器的洗牌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创业服务真正进入大浪淘沙的市场化阶段。市场化的基本要求就是适者生存,这对孵化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找个空间、挂块牌子、设些工位的粗放式孵化器必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当下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中,还须升级迭代,原有的众创+物业+资本+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之势。众创空间‘关门’、运营不善的案例已然出现,这未必是坏事,正是一波发展热潮后洗牌的阶段。众创空间、孵化器的通病就是物业管理‘二房东’心态,租赁收益远远不能满足运营成本,赔本赚吆喝的案例比比皆是。”翁晶说。

  “中关村的创业服务业既不是卖咖啡,也不是卖奶茶,而是在分享经济时代让创业更简单、更专注、更高精尖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正像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所说的那样,真正解决创业者痛点,可以让创业变得更简单、更专注、更高精尖的孵化器才具备生命力。这就要求,孵化器应在能力范围内拓展业务并因地制宜探索多样性、差别化服务,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创业者的需求。

  “洗牌”不仅不是孵化器末日的开端,反而是孵化器崛起的标志,更多真正的创新型孵化器将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聚起更多的资源、创新出更多的服务、孵化出更多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创新创业进入新纪元。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文 方彬楠/摄 王飞/制表

  记者手记

  看淡“生死”才能获得“新生”

  为什么孵化器倒闭能成为大新闻?每天有无数的餐馆、咖啡馆关张,有无数的小公司消失,也时不时有知名企业宣布破产……而这些都远远不如两家孵化器的名气来得快、来得大。究其原因,在国家双创政策驱动下,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潮流,“倒闭”这个逆流的声音就显得更加尖锐和刺耳。

  孵化器也好,创新型孵化器也好,众创空间也好……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名字,其实背后也只是一家家创业公司和一个个创业团队。许许多多的孵化器本身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如果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死亡,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在硅谷,在网络泡沫高峰、创业最为容易的2000年,创业公司的成功率(或者上市或者被收购)也不过是2%-3%而已,绝大多数都夭折了。有多少人会记得和关注他们?大家记住的只是那为数不多成功者的名字。如果,将孵化器单纯地当成是一家创业公司来看,它们的死亡无疑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仅仅是发展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

  如今,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早已名声在外,被很多人称为“草根创业者的圣地”,而在它刚刚起步时,“门可罗雀”才是它的真实写照,创始人苏菂每天都在思考“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去年被总理光顾的3W咖啡,也曾因连续亏损而差点关门……每一个创新型孵化器的成长,其实都是一本最好的创业教材,因为它们比创业公司更难成功。创业公司经历过的它们都要经历,创业公司没有经历过的它们也要经历,因为它们不仅自己要成长,更要带着许许多多创业公司一同成长。

  如今的孵化器产业就像是一只正在经历涅槃的凤凰,只有看淡“生死”,在经历烈焰的考验后才能获得“新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