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过剩产能难化解的多重原因

  • 发布时间:2016-03-17 01:00: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过剩产能难化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动机的影响,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

  (一)国内外需求转弱使得产能过剩矛盾愈加凸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需求已经明显减弱,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转弱,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已经逐步走出“黄金成长期”,与之紧密相关的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迅速加剧。

  (二)产业政策执行不坚决导致产能越减越多

  在稳增长的重压之下,部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比如钢铁行业,国家提出上2000万吨的大钢铁项目,前提是必须淘汰2000万吨或者更多落后的小钢铁项目。这种“等量置换”或者“减量置换”的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常常走样,往往该淘汰的小项目借助一些不规范手段蒙混过关,最终小项目没关掉,大项目又建成,结果是产能越滚越大。

  (三)地方政府对过剩产能的暗地保护阻碍了产能削减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是地方GDP贡献大户和保障就业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在政绩考核指标的压力下主动削减产能的动力不足。其次,钢企等重化工企业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最后,全国市场分割使得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保护当地大型企业特别是许多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就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被动选择。

  (四)银行、企业缺乏主动作为动机

  除地方政府外,由于担心去产能会导致呆账变成坏账,并引致不良资产的上升从而侵蚀利润,银行也不想为化解产能主动作为。对于企业来说,行业亏损并不一定意味着破产关门,熬过行业寒冬以求保住市场地位是一种竞争策略。同时,大量重化工业的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硬预算约束,并不按照市场情况主动调整生产决策,依靠政府熬过冬天的想法不在少数,削减产能就成了纸上谈兵。

  (五)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

  资源要素市场改革滞后,能源、资源、土地没有按照其稀缺程度和环境的代价来定价;能源税费低、节能投入不足、环境治理不够,再加上不合理的减免税费,造成了一些项目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成本没有反映出行业的真实情况,项目利润虚高。这种不完全成本刺激了投资的盲目性,加上市场秩序混乱和无序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优不胜劣不汰,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摘自《中国证券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