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培育职业农民的领军者

  • 发布时间:2016-03-16 04:31:2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辽宁省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毕业的陈名媛回到家乡后,看到家乡农户承包田规模小,许多农户农机养不起、利用率低,不得不回到老牛拉木犁耕地的时代。她运用课程中所学的专业化、机械化经营理念,把农户的农机承租过来,再转租给需要的农户。农机租赁的创新,让更多的农户用上了农机,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在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像她这样善于创新、勇于尝试的人还有很多。

  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脱胎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两个涉农专业,在实践办学中探索新常态下培养农民新模式,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短缺问题,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的新粮王、种植能手、农产品经销者等新型农民,为农村送去新鲜的血液,焕发农村的活力。

  现场实践教学

  把论文答辩搬到大豆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对许多农业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的形象比喻。经管学院2011级学生陈丹从大三实习时就开始创业,创办了福天地家庭农场,她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她的创业实践,题目叫《福天地家庭农场绿色大豆本量利分析》,真是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让陈丹意外的是,经管学院将她的论文答辩现场也由教室搬到了她的大豆地里,10多位老师、30多位学生代表在现场亲身感受了陈丹的创业成果。她的论文被评委老师打了个全优。

  陈丹的老家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台镇依路村,“开始也没想到回农村,也没想这么早创业。选择做什么,我考虑了很久。我是农村出来的学生,农村是我最熟悉的环境,创业就该从熟悉处入手。于是将创业的基地放在老家,开办了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有机大豆。”陈丹告诉记者。

  如今陈丹的大豆有了自己的品牌,并在申请绿色有机认证,还想扩大种植规模。为此她又开办了一个拖拉机培训班,她自己已经把拖拉机驾驶证考到手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女拖拉机手,也表明她扎根农村的决心。

  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是经管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早在2005年经管学院就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已成为学院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重要平台。委员会成员单位每年为学生提供1200多个实习岗位,并定期招聘、接纳各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校企合作实践走出一条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某合作企业成员对此深有体会:“学校跟我们企业合作,知道我们企业在哪个方面的人才需要,他们就因材施教,我们校企联合,双方互利合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和社会、和家长的多方共赢。”

  经管学院根据行业企业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需要,修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及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沈阳工学院院长石丽强调:“学校将坚持办应用型大学的宗旨,强化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改革,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职业技能培养

  让学生“学农爱农务农”

  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没有几个想回到农村,“我当初考大学时也没想学农,后来阴阳差错地学了农经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我愿意回到农村的家里从事农业。”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农经专业的大四学生孙思雅告诉记者。

  在学院的鼓励下,孙思雅边学习边在家里实践,成立了金大地种养殖合作社。孙思雅考虑扩大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水稻深加工,提高种植效益。盘锦大米很有名但是品牌也很多,“我想要走绿色农业之路,做出品牌,出一个系列产品,高、中端不同档次的产品都有。”正在忙于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的孙思雅说。

  “我刚回家乡搞无公害蔬菜反季节种植,家乡的老一辈农民会像看笑话似的去看我这个大学生到底是不是在胡闹,让我倍感压力。”经管学院学生云梦达在2015年的3月份注册成立了一家以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公司,进行农牧业产品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主。目前拥有占地面积15亩,种植面积10亩的十个蔬菜大棚的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冬季反季节大棚无公害蔬菜。

  “虽说创业很艰辛,是条不归路,但我也从中找到了许多乐趣,最起码如自己所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也得益于经管学院老师们的栽培及鼓励。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我认为是相当重要的。”云梦达说。

  “适应农村地区缺乏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的需求,我们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创业,特别是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农村区域规划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经管学院院长李文国说,他们从2012年开始开办了准职业经理人特训班,选拔有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及自己创业意愿,且具备领导潜质的优秀学生作为学员。参加特训班的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进一步扩充专业知识,还能够通过社会考察增长见识,积累社会经验,快速提升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创新精神培育

  让老一辈农民竖起大拇指

  2015年12月1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沈阳工学院,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教育部指导和支持的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公益赛事——邮储银行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经管学院“雷锋商社”等三支代表队全部获得特等奖。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231所高校中,沈阳工学院是唯一一所获得3项特等奖的学校,总成绩位列参赛高校之首,学校被大赛组委会评为“创新指导院校”。

  雷锋商社由经管学院的学生自主经营运作,从去年3月正式成立到现在,商社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目前拥有60多名正式成员、200多名志愿者。“雷锋商社”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例如,“家乡特产”板块,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在“大学生创业中心”以及商社的微信平台进行交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勤工俭学,又可以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们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和文化带进校园。

  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的赵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先从家乡邮来两箱沙果干、山楂等特产,不想拿出来不到一个下午就卖完了,他的家乡特产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虽然还未毕业,赵阔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卖产品,“一开始我没看上沙果干这个东西,现在网上卖得特别好,我准备做一个旗舰店,目前还在试着进入超市打开沈阳市场,还要开微店,市场前景广阔。”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鼓励高校开发开设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等。为适应这一形势,经管学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把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经管学院的学生回到农村后也将创新的理念带了回去。张文龙回到家乡接父亲班,当起了“小粮王”,和父亲一起耕种1300多亩承包田。张文龙的父亲张利民耕种千余亩稻田近30年,是大连市最早的“十大粮王”之一。

  张文龙回乡当起新一代大学生农民,在稻田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很快学会开汽车及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具。张文龙脑子灵活,思路清新,以副养粮,除种地外还养鱼、养貂,并通过网络销售貂皮。

  张文龙做了两件新鲜事,让父亲长了见识。用手机“摇控”种田,无论在哪里他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并掌握稻田的情况。在貂场的管理上,张文龙设置监控,在电脑上随时了解貂场的状况。“我过去是泥腿子,土种地,现在儿子是科技种田,我只给他打下手啊。”父亲张利民自豪地夸赞儿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