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供给侧改革“动刀” “僵尸企业”被清理工信部撤销13家车企生产资质

  • 发布时间:2016-03-03 14:31:5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张爱丽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图/新华社

  羊城晚报记者 张爱丽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28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值得注意的是,共有13家车企被工信部直接取消了乘用车生产资质。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动刀”,“僵尸企业”的清除,有助于汽车行业提质增效。

  双环汽车榜上有名

  公告显示,包括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均“榜上有名”,工信部表示,将撤销这些企业乘用车生产资质,同时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生产乘用车产品。

  2012年7月,工信部曾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2013年又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共涉及48家车企,特别公示期从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

  根据工信部要求,两年内将不受理被公示企业的新产品申报。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如今,第一批名单的公示期已过,包括吉林通田汽车在内的14家“僵尸车企”未提出准入条件考核申请,已正式退市,不再拥有车辆生产资质。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僵尸企业”有碍行业提质增效

  1994年,我国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规定,汽车企业要生产汽车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并进入目录。2006年,国家发改委就“壳资源”问题清理整车企业生产名录,注销了120多家汽车企业的生产资格。尽管如此,汽车行业却迟迟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退出机制。

  汽车专家贾新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主要是它们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方式获得给养,导致市场配置扭曲,信号失灵,而这无疑会对一些健康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本身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有证券分析师则表示,“僵尸企业”有碍行业提质增效,应当尽快建立起顺畅地退出机制,实行有进有退的政策。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会涉及职工利益和人员安置等,因此对于此类“僵尸企业”,应尽量减少破产清算,而多兼并重组。

  他山之石

  严苛流程助美国汽车业重焕生机

  事实上,美国也曾遭遇“僵尸企业”的困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汽车产业濒临破产,美国政府出资挽救濒临破产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在政府的帮助下,美国汽车业迅速走出阴霾并强势复苏。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美国救助汽车行业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严苛的事前事后流程,以及企业“造血”功能的重新运转。此外“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还规定,一旦企业重组失败面临破产清算,必须偿还政府贷款本息,也保证了政府资金在救助后不至于承担过大风险。(张爱丽)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