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场在亚太最具吸引力 高薪职位已赶超国际水平
- 发布时间:2016-02-18 07:54:00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高薪职位已赶超国际水平 引才战略将助力经济转型
中国职场在亚太最有吸引力
“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艺人还是制作团队,在中国发展比在韩国挣的钱多。”韩国某综艺节目相关人员谈到一些大牌韩国演艺人员来华工作时这样说。从明星到新近出现的半导体工程师纷纷“跳槽”中国现象,让正面临“人才流失”困境的韩国感到一些担忧。其实被中国企业“高薪”招来的“金凤凰”不光是韩国人,据汇丰集团的调查,近七成外籍人才把中国大陆看成亚太地区最有吸引力的职场。大企业用外管,福利与国际名企不相上下,足球场引外援,俱乐部能“金钱开道”。中国高级人才“只出不进”的状况略有改观,但在研究国际人才交流的中国学者看来,与外籍白领曾给新加坡贡献约四成GDP相比,中国分享的“红利”还远远不够。
中国手机企业,没有韩籍高端人才的仅一家
韩国半导体业界的人最近开始谈“1—3—9法则”,即中国半导体企业开出的挖韩国人才的条件——每年的高薪,签3年,总收入约为在韩的9倍。韩国SBS电视台1月报道,以一个半导体技术研究员在韩国拿年薪7000万韩元(1000万韩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为例,如果到中国工作,有企业给其提供每年约合5.6亿韩元的薪水,合同可签3年。这种“甜蜜诱惑”让一些专业人才难以拒绝。韩国某企业旗下半导体公司研究员金某直言,在国内加班是家常便饭,压力大,还有被解雇的风险,为什么不选择中国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呢。像金某这样被中国半导体企业看中的人才有百余名。报道说,与过去中国企业聘请韩国普通科员不同,近来聘请范围扩大至部长、次长级别。对此,韩国汉阳大学纳米半导体工科教授朴载根(音)认为,半导体制作技术就如独特的“料理方法”,同样的食物,取决于哪位厨师怎么做,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味道。因此,长久积累的技术十分重要,“从这类工程师身上,也可以一次性地学到其他企业几十年的技术”。过去,中国台湾曾挖走韩国的半导体人才,结果对韩国的企业形成很大威胁。
韩国媒体还提到,2003年中国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韩国LCD企业Hydis,以核心技术和人才为基础,不过10年成长为全球业界前5位的显示器生产商。正是基于这样的成功案例,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大聘请韩国半导体人才。韩媒提到的京东方是中国在液晶面板产业上游进行突破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家企业,与韩国三星和LG相比,京东方无疑是后起之秀。京东方发布在猎聘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显示,公司给FPGA工程师开出的工资为每月15000-19999元。京东方一位负责宣传的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确实比较重视来自韩国的半导体显示领域的人才,并给他们提供明显高于中国员工的薪酬待遇。但这位员工以不清楚具体情况为由拒绝透露更详细的数据。
除了半导体人才受中国企业青睐外,据韩国《韩国经济》报道,过去两年,中国化妆品公司聘请的韩国员工至少超过100名。今年以来,大韩航空等韩国航空公司月平均有24.1名从业者选择离职,前往中国等海外航空公司工作。中国24家手机生产企业中,没有韩国籍核心工程经理的企业仅有一家。韩国猎头公司世乐国际发布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生活的韩国人数量已超百万,他们主要活跃在电子机械、钢铁制造、物流运输、医疗整形、化妆品、时尚娱乐及文化游戏等领域,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引进韩籍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
就娱乐而言,从创意制作到照明摄像,不少韩国名人或团队“跳槽”到中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侑2014年7月向东家SBS电视台提交停职申请,今年4月其在中国拍的电影处女作将上映。韩国著名男演员丁一宇也于去年10月与中国乐华娱乐签约,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不过,制作过多部人气综艺节目的韩国导演罗眏锡认为,中国重金聘请韩国制作人的现象只能持续3年左右,中国的制作团队只需与韩国制作人共事一两年,其制作水平就会提升到与后者相差无几的程度。
68%的外籍人才认为中国职场在亚太最有吸引力
韩国世乐国际认为,随着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中韩合作值得期待,由此带来的人才需求不可小觑。除了优厚的薪资待遇,中国企业还提供中文课程、住房、车辆及子女教育经费等一系列福利。尽管生活中存在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甚至担心雾霾等问题,但仍有很多外籍人才愿意到中国来。根据汇丰集团去年底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在2015年成为亚太区最具吸引力的移居地。接受调查的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外籍人才中有68%表示,来华工作获得了比原居住地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排在中国大陆之后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外籍人才在华最喜欢从事的工作为教育行业(占1/4),其次为市场营销(12%)和制造业(11%)。全球流动人才在亚太区获得的薪酬收入最高,平均年收入达到12.65万美元。
外籍人才看好中国的高薪职位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集团涉及国际业务的领域基本都有外籍员工,他认为外籍员工所具有的一些“天然因素”是国内员工没有办法替代的,“他们的优势不光是掌握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在国际化布局中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市场和消费习惯,而这些成为外籍员工天然的优势”。张先生透露说,公司收到的海外简历越来越多。高薪是阿里巴巴吸引外籍人才最基础的保证,“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往往意味着在相同行业内位于最前列的收入水平”。他同时强调:“工资收入并不是吸引外籍人才加入阿里巴巴的唯一因素。阿里巴巴是一家全球愿景的公司,这种理念对外籍人才来讲非常看重。另外,我们是具有开放属性的互联网公司,在工作环境上外籍人才也会非常享受。”
中国足球俱乐部买“天价外援”的事“惊动”欧美媒体。《纽约时报》2月初报道说,由于巴西经济下滑及俱乐部遭遇财政问题,一些巴西球员数月无薪可拿并不少见,此刻中国成为巴西足坛大买主,几笔最高的转会费都来自中国足球俱乐部。英国《卫报》分析说,在吸引欧洲球星方面,中超强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越来越能为星光稍显黯淡但更接近当打之年的球星支付巨额转会费”。
据韩国“Digital Daily”网爆料,随着中国引进韩国选手和教练,韩国足球界曾下过“中国戒令”。2015年赛季中,首尔FC主帅崔龙洙拒绝了中超一家球队的重金执教邀请,成为“焦点人物”,但是像崔龙洙一样的人并非多数。而且他的做法甚至让一些韩国球迷惋惜,认为放弃所传几十亿韩元的薪水太冲动,“放了中国人‘鸽子’,堵了自己的路,还会影响今后其他韩国教练在中国的发展”。但在崔龙洙看来,中国俱乐部给的高薪“只是上天来试探的诱饵”,他必须要保持一份清醒。
未来30年中国还可多用高端“外才”
据国内一些媒体报道,不少年轻貌美的乌克兰女模特在国家内乱后来中国发展,收入比在乌克兰时高数倍。在和中国公司签约的外籍模特中,还能看到南美和东欧的姑娘。但总体而言,这些特殊行业的高薪外籍人才还是屈指可数。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全球人才流动的趋势上,国外高端人才流入中国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实际上中国目前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完全跟上这种趋势,中国在全球人口流动中还是比较封闭的。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因为中国所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还很少,类似“外籍人才对GDP贡献”的数据还很难统计出来。王辉耀说,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约为80多万,只占13亿总人口的0.06%,而全球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是3%,发达国家更是高达10%。王辉耀分析认为,在吸引外籍人才的相关政策上,中国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政策,与国际人口流动的大趋势有比较大的落差。王辉耀说,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的发展倚重吸引外资,但未来30年一定要吸引“外才”,原来外国资本加上低端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行,要吸引大量的金融、保险、科教文卫医疗等方面的人才,在经济新常态下,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韩国东国大学经营系教授李永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以半导体、移动通讯、化妆品以及游戏、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内容产业为重心开始,韩国人才向中国流动的现象正逐渐扩大至造船、石油化学、航空等领域。李永勉说,对相关领域从业者而言,去中国工作可能也会感觉有一些负担,但比起负担而言,面对中国企业开出高薪等条件,很多韩国人才还是选择接受。李永勉认为,继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全球化、跨国发展浪潮后,人才全球化发展是极为自然的结果,所谓“挖人”,从企业立场来看,就是短时间内聚集所需高级人才的方法。他分析说,中国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对相关韩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可能会比较大。如果涉及核心人才,如何让他们不离开韩国,那就需要国家层面上的管理。李永勉告诉记者:“今后韩中人才交流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要达成韩中两国双赢的模式,这需要两个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记者 陈尚文 倪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