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科技之火点燃蓝色动力

  • 发布时间:2016-02-18 05:39:0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行走在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绿树、碧草、湖水相映成趣,12栋独立的现代科研建筑散落其中。“海洋国家实验室是2015年10月底启用的,总占地64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已成立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等8个功能实验室,启动了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等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对记者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要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成与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全球一流的海洋研究室比肩的世界海洋研究中心。

  打造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这样的海洋科技高地,彰显了青岛市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城、实现蓝色引领的决心。作为我国老牌的海洋科研城,青岛市拥有28家以海洋科研与教育为主的机构,拥有各类海洋人才15000人;建有海洋科学观测台站11处,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余艘。近年来,青岛市通过着力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科技转型升级,有力发挥了对蓝色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搭建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瞄准国家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建设海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凝聚一批国家级创新团队,是我们打造海洋科技城的重要路径之一。”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告诉记者,海洋国家实验室基础建设总投资13亿元,未来3年,山东省、青岛市还将投入10亿元经费,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用于仪器设备采购、科研团队建设等,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确定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底过程与油气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深远海和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海洋技术与装备的重点研究方向。”

  距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只有几公里远的海边,另外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也已于2015年3月份启动。在位于青岛即墨市鳌山湾畔的国家深海基地,记者看到项目一期的工程码头、车间、厂房、水池都已启用。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介绍,国家深海基地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码头可同时停泊两艘6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并具有超强的抗风浪性能。除码头外,还建有“蛟龙号”的实验水池和维护维修车间,具备“蛟龙号”试验和维护的条件。“作为‘蛟龙号’深潜器的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具备水下勘查作业、装备研发及应用、水下监视与安全、水下运载器深潜作业、水下工程装置布放维护、水下救捞打捞等业务能力,还主要承担深海科学考察、资源勘查和环境观测,深海技术与装备研发和海试等任务,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深海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支撑保障平台。”于洪军说。

  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体系

  在搭建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青岛市又瞄准全球海洋高端产业,大力引进新建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增强海洋科技发展持续竞争力。

  走进位于青岛西海岸的中船重工厂区,塔吊林立,各类大型海上装备齐全。深入采访会发现,其科研力量更是令人惊叹。

  目前,中船重工集团在青岛已经布局建设了与船舶与海工装备配套相关710所、712所、716所、702所等8个研究所,成为青岛市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创新的主力军。2014年9月,中船重工集团又与青岛签署了合作协议,总投资70亿元,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建设青岛海工装备科技城和研究院。重点围绕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等,开展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备等海洋装备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转化、实验、服务和产业化,建成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明显、部分专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在青岛,这样的海工装备高端研发机构不止一家。“我们前不久刚引进了天津大学海洋技术研究院,他们将设立12个与海工装备相关的研究所。”姜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青岛还引进了TSC天时海洋工程及石油装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克瓦纳海工(青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该项目由海洋石油(青岛)有限公司与克瓦纳公司强强联合、合资成立,将重点进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高端产品开发,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提供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工程总包、国际采办等服务。“这对优化青岛市海工装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工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姜波说。

  同时,青岛市还搭建了船舶与海工装备创新平台: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设了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质检局检测中心,建设了海洋设备检验检测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依托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建设了中乌特种船舶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实施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重点支持712所的船用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725所的船用压载水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使青岛在船用电力推进系统、船用压载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总包设计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姜波说。

  海洋技术创新领跑全国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日前青岛市印发了《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到2020年,重点完成海洋+新模式、海洋+新业态、海洋+新产业、海洋+新技术、海洋+新空间、海洋+新载体六大任务。

  其中关于海洋科技创新的目标为:到202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引进和建设海洋高端研发机构20家,总数达到40家。海洋科技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海洋特色创客蓬勃发展,培育海洋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海洋科技人才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事实上,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已经形成了万马奔腾的趋势。除了海洋科研院所、新引进的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型企业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发力,一些传统企业也开始向海洋科技领域进发。

  传统酒类生产企业青岛琅琊台集团就是其中一例。日前,记者在琅琊台集团下属企业——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发车间看到,科研人员正在为海洋微藻DHA产品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而忙碌,公司高级工程师徐建春说:“这种产品对宝宝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产品附加值很高,目前已和国内知名的奶粉生产企业展开合作。”琅琊台集团已经成功转型为海洋科技型企业,成为国家863计划、国家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产业项目承担实施单位,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衣康酸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海洋微藻DHA、异麦芽酮糖研发生产基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