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拉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 发布时间:2016-02-17 10:31:03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拉萨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快、稳、强、优、足、新、实”七大特点。2015年,拉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9.46亿元,同比增长12.1%,首府城市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经济运行稳。立足投资、消费两大经济增长引擎,2015年,拉萨经济发展呈现出“保速不减质、量增质更优”的喜人局面。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加大交通、产业园区、城市功能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另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热点,研发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消费产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3.8亿元,占全区的半壁江山。进行价格调节,及时投放平价肉、平价菜,全年物价指数控制在全区平均物价水平以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双目标”。
财政实力强。2015年,拉萨市完成财政收入110.67亿元,增长22.5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2亿元,增长27.23%,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5亿元,增长18%。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形成了加速前进的强大惯性。
产业发展优。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3.3:38.2:58.5,持续保持“三二一”的合理结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牢固,全市粮油总产达到19.3万吨,呈现出总产、面积、单产同步增加的良好局面;特色产业迅速崛起。高位推进净土健康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由全力推进转为全面提升阶段,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收入预计达到155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越来越深远;现代服务业快步提升。依托拉萨特有的区位、交通、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会展、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7.6亿元,增长8.9%,占GDP比重达到58.5%。
发展后劲足。基础设施支撑增强。千方百计争投资、上项目、促发展,保持18%增速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8亿元,占全区的40%,制约拉萨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园区带动能力增强。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品牌建设,逐步形成拉萨经开区、柳梧高新区、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老城区、空港新区“五大功能区”和达孜、曲水、堆龙德庆“三个工业园”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改革举措新。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发展环境,注入发展动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三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调整率达到64.68%。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57个科技项目,投资2000万元成立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在全区全面完成4.35万户、62.9万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缺乏抵押物融资难题,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开辟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先河。深化国企改革,新组建5家国有企业,推进3家国有企业重组,全市国有企业总量达到20家,国有净资产总额突破200亿元,创造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拉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践行者。
民生改善实。推进共享式发展,着力提高全市各族群众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实现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荣获“2015中国全面小康突出贡献城市”、“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称号。群众收入持续增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0736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96元,增长13%;城乡收入比从2014年的2.49︰1下降到2015年的2.43︰1,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和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两个同步”。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坚持就业第一,深入实施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四业工程”,全年新增就业1.5万余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9.7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投入近40亿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公共安全连续5年排名第一,公共交通、社保就业、城市环境、GDP杠杆指数4项指标连续4年排名第一,文化体育、基础教育、医疗卫生3项指标连续4年进入前三名,公职服务指标连续3年进入前三名。
(裴聪王晓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