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 发布时间:2016-02-17 06:32:00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三驾马车”两驾车速放缓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 熊建中
2015年四川经济平稳增长,但增速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需求角度,受宏观经济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明显减弱。从生产角度,尚处于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推动力降低,其先行指标持续走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44个月呈下跌态势,且跌幅扩大到3.6%;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2014年9月以来已连续1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断增大,工业产品增长面已降低到44.4%,企业亏损面扩大2.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下降5.3%。
2016年,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增长预期低于上年的宏观环境下,供需矛盾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根据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分析,“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四川经济呈“L”型基本走势,显然,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对稳定经济在“L”型底部阶段的平稳运行就尤为重要。
首先,看“三驾马车”,总投资和净出口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减弱,虽总消费贡献率不断扩大,其中有消费增长和“此起彼落”因素共存之效,消费增长还不足以弥补两者拉力的缺失,行驶中的“马车”车速放缓,这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其次,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在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合理区间稳定运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到如今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三,货币政策更多的是通过扩大投资来实现,然而投资具有它的“双重性”。即建设中的投资表现为现实的需求,建设后的投资则表现为生产能力,需要寻求新的需求。
因此,在外需不强、内需动力减弱的条件下,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逐步加剧。尽管化解结构性过剩的任务艰巨,但权衡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也不能“顾此失彼”,让供给追随需求带来“新的过剩”。
常言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是有效需求,而现实生活中两者总是在矛盾中运行。需求调节自然是实现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供给改革也是实现平衡的重要方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干预,更多地体现为放权和让利,让企业面向市场、创新发展、赢得市场。
四川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但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增长周期和经济区域差异与全国一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缓急”和“轻重”之分,反而四川需要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稳定增长,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由大省到强省、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 (本报记者 吴璟 整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