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进出口双降 顺差扩大将缓解资本外流压力
- 发布时间:2016-02-16 07:3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海关总署15日发布2016年1月我国进出口数据显示,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8%。其中,出口1.14万亿元,增速由去年12月的增长2.3%大幅下降为负增长6.6%;进口7375.4亿元,降幅从上月的4%进一步回落至下降14.4%;贸易顺差4062亿元,扩大12.2%。
从区域来看,1月份,我国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出现下降。其中,出口来看,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了7.4%、5%、13.5%和0.5%。
从商品结构来看,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均下降。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327.5亿元,下降6.8%,占出口总值的55.3%。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665.1亿元,下降1.3%,占出口总值的23.3%。此外,肥料出口248.9万吨,减少9.9%;钢材974万吨,减少5.3%;汽车4.3万辆,减少39.4%。
从贸易方式来看,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8万亿元,下降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5338.4亿元,下降14.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8.4%,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铁矿砂、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原油、煤、粮食等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例如,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8219.2万吨,增加4.6%,进口均价为每吨294.5元,下跌32.4%;进口成品油265.9万吨,增加13.3%,进口均价为每吨2264.5元,下跌29.7%。
相比显露暖意的去年12月进出口数据,今年开年首月数据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始料未及,数据表现明显差于此前业内预期。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2016年中国农历新年早于去年,这扭曲了外贸同比增长的数值。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出口商已在12月和1月提前安排货物出口,因此1月贸易表现不及市场预期,可能是由于出口商在12月提前发货造成。整体而言,1月贸易大幅下降反映出外部需求疲软,尤其是中国周边经济体的出口持续走弱,比如韩国1月出口同比下跌18.5%。
不过,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指出,春节因素本应导致1月份数据偏高(因为企业通常会将贸易活动提前到长假之前)。由于去年春节时间很晚,2015年1月份的数据失真相对较小,但是今年1月份数据理应受到假日因素的更大影响。这就意味着潜在贸易增速甚至更为疲弱。
进口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虽现止跌回升迹象,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是导致我国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前期进口储备较多,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增速下滑,这是我国进口负增长的另一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受进口跌幅大于出口跌幅影响,1月贸易顺差632.87亿美元,规模比上月扩大36.98亿美元。刘利刚认为,中国贸易顺差升至历史新高显示,中国继续保持较大经常账户顺差,这也将帮助缓解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宋宇指出,1月份贸易数据对汇率的影响不一。就其本身而言,疲弱的出口增长带来了贬值压力,但是年初异常高企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通常具有高度的季节性,而且往往在年初时偏低)会带来反方向的推动。
海关数据显示,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回升。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7,较去年12月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环比回升,初步判断2016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刘涛认为,中长期来看,出口状况能否实质性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需求环境变化;但短期来看,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出口经理人指数小幅提振,预示未来2-3个月我国出口压力或将略有缓解。进口形势短期内难以乐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和进口库存消化都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