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老字号的“老”,不应该是倚老卖老的“老”

  • 发布时间:2016-02-15 07:4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逛庙会、品小吃,是很多人在北京过春节的保留节目。遗憾的是,每次从庙会或是各种小吃街、小吃节回来,总有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老字号小吃的炫目旗幡下,总是些一成不变的老面孔。从品类上看,年年就那“老几样”,烤串、包子、炒肝、卤煮,鲜见新吃食;从做法上看,高糖、高油、高热量的烹制方式仍是主流,少有新吃法。

  人们对老字号的偏爱,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品牌的信任。很多老字号传承上百年,特色小吃是适应当时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那时候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人们平时“油水”很少,只能利用过年的时间用老字号祭祭“五脏庙”,自然是又香又过瘾。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一日三餐已经很丰盛了,谁也不会再等着过年“打牙祭”,反而更加注重饮食结构的均衡和烹调方式的健康。不仅如此,无论坐在家里全球购,还是背起行囊游世界,人们的眼界宽了,见识多了,对美食有了更高的鉴赏力,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对板着老面孔的老字号用脚投票,走过路过不怕错过了。

  老字号的“老”,绝不应该是倚老卖老的“老”,而应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本质在于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老字号曾经的荒滩创业和繁盛兴隆。同样,今日的老字号们,纵使根基深厚、拥趸仍存,如果一味因循守旧,丧失了与时俱进的能力、锐意创新的精神和兼容并包的胸怀,终将活力殆尽,失去未来。

  行走在京城著名的小吃街上,看到摊贩们用力叫卖,恨不得把游客拉进店里来消费,笔者心下常常慨叹——端着老字号的金碗,举止何必如此跌份儿。好好琢磨琢磨消费者的心思和需求,把更多功夫用在供给侧的推陈出新上,用新吃法、新口味、新花样、新点子把消费者吸引过来,才是老谋深算,才能老当益壮。有句特文艺的话说得贴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