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初一电影票房6.6亿 影视类企业缘何上市难?
- 发布时间:2016-02-10 09:2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昨日,散落在全国各地的1900万人奔向了所在城市的同一个地方:电影院。
据数据显示,猴年大年初一中国单日票房高达6.6亿元,观影人次为1900万左右。其中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以单日2.76亿的成绩成为国产片中单日票房的冠军。《澳门风云3》、《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分别收获1.78亿元和1.7亿元票房。
在刚过去的2015年,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达到440.69亿。一面是票房剧增,一面是资本逐热。数据显示,2015年,文化传媒行业并购事件总共超过165期,规模超过1500亿元。截至到2015年9月30日,沪深交易所共有文化娱乐企业100家。
细观这两年的IPO市场,许多影视机构纷纷逐鹿IPO。2014年,仅有唐德影视(300426)一家影视机构成功过会。尽管2015年新丽传媒凭借电影《夏洛特烦恼》和《煎饼侠》名气如日中天,但其自2012年开始的IPO过会之旅依然没有结束。而首发失败的能量影视则转战新三板,于去年9月份正式登陆新三板。2015年,只有中影股份和幸福蓝海等少数影视类企业顺利过会。
面对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文娱企业在审核中究竟应该关注哪些要点?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整理多家机构,梳理出文娱企业审核要点。
据了解,我国的文化产业监管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全方位的多重监管,二是全过程的内容监管。对于文化领域中的每一个业务环节,例如说影视公司的电影拍摄、制作、发行和进口公映,每个环节都可能面临着资质要求。此外,监管机构也不止一家,除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可能包括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工信部、国信办等机构。很多文化企业一开始创新业务初始阶段往往处在多头监管的交叉灰色地带,之后有可能突然被某一个监管机关认定为相关的业务资源配置缺失而不合规。此外,文化产品在制作、发行、播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内容的审查,如果一旦发现内容是违禁,产品就可能无法面市,导致企业前期投入的成本付诸东流。此外出于产业保护的初衷,对于文化领域,国家设置了比较严格的外资准入的要求。
从财务审核方面来看,影视企业收入确认是关注点之一。据了解,由于影视企业行业特点及盈利模式,审核中重点关注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是否合规,方法是否恰当。特别是关注公司收入确认的时点和计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电视剧为例,关注公司所有较大额销售合同,其关注合同约定的特殊事项,例如:对某电视台的发行合同中约定需另一电视台播放为合同履行前提,则收入确认时点除供带外还要考虑另一电视台的播放时间。
除去影视收入确认,影视企业的存货和成本也是审核重点关注的问题。相比一般企业的存货,影视剧公司的存货是“虚拟”资产。因此,版权问题是关注点之一。
影视企业的存货主要是正在拍摄的电影或是已经拍摄有待放映、发行的电影,或是没有结转完毕的电影,这些电影未来是否能够贡献收入是不确定的。国家每年产出大量电影产出,然而公映的比例并不大。在IPO审核中,对于存货这一部分,电影是不是未来能够产生收入还是要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都是需要考虑的。
此外,影视剧成本采购中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服务;演职人员劳务;化妆用品;摄制耗材;服装、道具、置景用材料或租赁;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以及汽车租赁服务;专用设施和设备的经营租赁;后期制作服务等。由于影视剧成本不如一般制造企业容易推算及清查盘点,其成本及形成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较难认定。审核时对影视剧成本的关注点包括:对剧组成本总额和各项构成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关注;对剧组资金支出和取得的票据对应关系的关注,关注公司内控是如何保证采购的真实性
总之,文化创意领域创新速度快,同时资本性门槛相对而言较低,所以商业模式的复制更迭的风险高,盈利具有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