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密云古北水镇踏访记:长城脚下,梦在发芽

  • 发布时间:2016-02-09 07:0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小影 潘笑天 苏 民 胡文鹏  责任编辑:罗伯特

  

  ① 北京的赵若雨小朋友对古镇的灯笼工艺特别感兴趣,动手学了起来。

  ②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古镇到处张灯结彩欢迎宾客,体现出了浓浓的年味。

  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影摄

  ③ 冰封的河道边,红灯笼分外惹眼。

  ④ 街边的铺子古色古香,透着民俗和文化味儿。

  ⑤ 绮丽险峻的司马台长城下,古北水镇祥和安宁。

  经济日报记者 潘笑天漯

  “地扼襟喉通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北京密云古北口,因其地势雄险,自古便是军事要冲,素有“京师锁钥”之称。而当铁蹄铮铮战马嘶鸣渐渐远去,这个千年古镇枕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一直静静地驻守着燕京门户。

  如今,这个昔日重镇又开始吸引世人的目光。近年来,古北口镇盘活自然人文资源,依托文化休闲和民俗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聚了人气、富了百姓,还带旺了附近的沟域经济。

  尽管时值隆冬,这里依旧热气腾腾。1月30日至31日,记者来到这片京郊山区,探访变化背后的故事,找寻正在孕育的生机……

  北国之魂 南方之水

  山沟里出了个“江南”小镇

  近处,渡口边的乌篷船定格在河道冰雪之上,仿佛时间凝固,戛然而止;

  远处,夕阳下的古北口司马台长城绮丽险峻,好似彩虹飞天,悬于空中。

  此情此景,如梦如幻,不免让人有些恍惚,一时间不知身处何方。

  这里是古北水镇,既能体验北国风光的雄浑之魂,又能领略江南水乡的柔情之魅。冬日的雪景,更赋予小镇独有的气质。穿行其间细细打量,青砖灰瓦的门第老宅鳞次栉比,曲折蜿蜒的石板老街古韵悠长,斑驳静穆的明清牌楼刻着光阴,暗纹绘花的大红灯笼透着秀气。有山有水的古村落,古朴、雅致,美景静如画。

  耳边飘来的吆喝叫卖声打破了寂静。循声望去,原来是烧饼铺里烧饼新鲜出炉,不少游客边搓着手边围了上去,“天太冷了,吃个热乎的!吃个烧饼还像拍古装片”。

  街边的特色铺子还真不少,古色古香的门脸与街景融为一体——林林总总的秤砣拼成一个心形,寓意“称心如意”,这是秤铺。各式各样的布鞋、绣花鞋、虎头鞋煞是好看,牌匾上书“合脚”,那是鞋庄。铺子不仅卖东西,还秀手艺,铸秤砣的,纳鞋底儿,老师傅们都是“非遗”传人,游客要是有兴趣还能上手当个学徒。

  在灯笼铺里,10岁的赵若雨正聚精会神地扎着灯笼,编扎、糊纸,俨然已成了个熟手。一旁的妈妈说,趁着周末一家三口到郊区透个气,没想到这里既能游还能玩,年味儿也很浓,孩子一头扎进铺子就不想走了,“灯笼做好带回家挂起来很喜庆!”

  除了图个乐呵,这里的体验更重民俗传统和文化底蕴。震远镖局、英华书院、八旗会馆,重现京师咽喉要塞的历史风情;大大小小的戏台正上演杨家将铁板书等节目,古北口人敬重的杨令公的忠勇故事代代相传。

  “又有气势,又有巧思,这里真是太棒了!”跟着旅行团来玩的郭爽,说话就像她的名字,话音嘎嘣脆,“整体氛围很好,特有感觉,细节之处尤其考究,即便是一扇普通的门都旧得那么认真!”说话间,她又忙赶着去追旅行团了,“一会儿还有冰秀表演,冬天也这么有看头呐!”

  原来,小镇修旧如旧,门板、家具,不少都是从坊间搜来的老物件。而冰秀表演则是今年新设的项目,点燃了冬日淡季里人们来此畅游的兴致。

  走在古北水镇,南北融合、新旧传承随处可见,而东西碰撞的惊喜也不时闪现,街头的欧陆元素、各种肤色的游客,都成了一道风景。

  “潮河第一营”城门边,一家比萨店中西合璧,不仅惹得老外食客驻足,还引来洋大厨“筑巢”。厨房里,菲利普又是擀面又是拌沙拉,忙得不亦乐乎。来自英国的他曾在广州、哈尔滨等五六个城市工作过,一周前,他做了个决定:来中国的第七个年头,将从古北水镇开始。菲利普之前在别的西餐厅、印度餐馆干过,但替人打工总找不到“那味儿”,他对意大利美食情有独钟,恪守着正统的比萨工艺,他希望来古北水镇的中外食客能品尝到正宗的意大利美味。菲利普还在这儿带起了中国徒弟,连声夸中国小伙儿“敬业又能干”。问起春节里有啥打算,他腼腆一笑:“把妻子和两个女儿从北京市区接到古北水镇来住两天,让她们过个浓浓的中国农历新年。”

  无中生有 点石成金

  特色小镇发轫于心中的梦

  “其实,古北水镇本来是没有的。”说这话的是陈向宏,工科出身的企业家,人们知晓他更多缘于他是“文化乌镇”的设计师和操盘手——浙江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在,他更在乎新的头衔——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总裁。

  乌镇的成功并没有让陈向宏停下脚步,他希望“乌镇”成为模式,使情景化、生活化、文化性的古镇休闲体验游形成产业链条,开展连锁运营。

  下一个古镇在哪里?缘于中青旅的穿针引线,2010年4月,陈向宏来到了密云古北口镇司马台村。这里背靠有着“中国之最”美誉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的积淀很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京冀往来的交通要道,地处京师但偏安一隅、闹中取静。“近乎完美!在全国范围都堪称独此一处。”陈向宏叹道。

  不过,走进村子他大吃一惊:村子破旧,青砖老宅难觅踪影,卷钢板房成了农家住处,村民们零散地搞了些农家乐,虽然来客不少,但收益不高,农民的日子不富裕。

  一边是村子的自然人文资源如此丰富,但村民们却守着“金饭碗”过着苦日子;

  一边是大城市的市民们休闲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陈向宏琢磨,能不能有一箭双雕的办法。

  他决心在古村落原址上重塑以传统民居为特征的古镇风貌,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2.0版本——变静态保护为动态利用,变观景式旅游为体验式度假,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满足、引领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发挥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拿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嘛。”陈向宏说。

  彼时,一个“梦中小镇”的雏形已在陈向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他难以抑制兴奋,不断地在办公室里踱步绕圈,灵感涌来,他便动手在图纸上速写下心中的小镇模样。

  “有点儿‘无中生有’的意思。”陈向宏捧出一厚本他亲自手绘的蓝图,绘本上的庭院屋宇是北方的样式,小桥流水则有江南的基因。“北方人觉得这是南方,南方人觉得这是北方,不论哪里人,都能在这儿品味异乡的新奇,又能找到故乡的影子。与其说它是人工设计出来的,不如说它是属于每个人的梦中小镇。”

  可是,梦想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建设古北水镇,资金、土地、团队、模式……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对于陈向宏而言,资金并非难题,此前多个成功项目为他积累了底气,此外,小镇创意吸引力十足,IDG资本等投资者先后加盟。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做通村民的工作。“我们和村民合作,不是让他们为项目挪地方,而是和他们一起找一条长久的致富路。”陈向宏坦言,从设计规划古北水镇的那天起,就把“溢出效应”考虑了进去,投资项目不仅要重视商业回报,更要看社会效益。护古镇、强产业、富百姓,一举多得的共识,让政府、百姓和企业三方一拍即合。密云区古北口镇镇长李冬清晰地记得,司马台村原8个自然村的502户完成搬迁仅用了20天,新村建设只用了2年,村民回迁50天就顺利完成。

  2014年,古北水镇开门营业,挑战也才刚开始。旅游产业竞争激烈,在陈向宏看来,队友比对手更重要。灵活、多元的股权结构,为古北水镇赢得一副“先手牌”。在股东名录上,除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IDG资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身影。投资方代表、京能集团实业管理部主任田野表示,看好古北水镇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好这个团队组合,IDG投资的财力支撑很坚实,中青旅的行业资源很丰富,而作为国企的京能集团与其他股东优势互补,“最重要的是,脱胎于乌镇模式的管理团队经验老到”。

  为了摸准市场的“脉络”,避免模式输出水土不服,陈向宏和他的团队做足了功课,在运营上不断创新。针对当前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古北水镇在注重保护的同时,还原古镇活态,引入与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相契合的业态,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休闲度假空间,为现代人寻一方心灵休憩的家园;针对北方市民周末出游多为举家成行的特点,古北水镇又接连推出了“亲子游”等多种家庭套餐;针对旅游淡季市场“冬眠”的空窗期,小镇正深耕冬奥主题,探索冰雪特色项目,同时,提升会议、论坛的服务内涵,在留住个人游、团队游的同时,开拓企业大客户。

  尽管没做大规模推广,建成区域也只占规划的“半壁江山”,正式营业才1年多的古北水镇“悄悄”地火了。凭借社交网络的口口相传和手动点赞,京津冀周边游客慕名纷至沓来,古北水镇成了“回头客”的“心头好”。“2015年,古北水镇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亿元,而实现这个数字乌镇整整用了10年。”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瑜信心满满。

  借势布局 厚植市场

  块状经济萌发新生机

  古北水镇的生意越做越大,预期中的“溢出效应”开始逐步显现。络绎不绝的客流带火了水镇周边的民俗户。古北水镇景区内的住宿瞄准中高端人群,而周围的民俗户则着力于满足普通游客的需求,差异化的供给活了市场、富了百姓。

  来到改建后的司马台新村,一栋栋青砖灰瓦的两层小别墅映入眼帘,庭院式联排住宅既保留了北方农村民居的古朴风貌,又透露着现代元素的时代气息。景区周边500多户村民搬入了这里的新居,几乎家家户户都搞起了民俗接待。

  走进“悦然居”农家乐的小院,户主蔡振革正在收拾屋子,见记者进门,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四处瞧瞧。呵!一楼是客厅和自住的屋子,二楼改建成3间客房,宽敞亮堂、窗明几净,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地暖系统一应俱全。蔡振革感叹:“要不是古北水镇项目进行村子搬迁改造,我根本想不到自个儿能住上别墅!”

  蔡振革一家4口人,老宅168平方米,回迁时,按平均每人45平方米的面积标准迁入了172平方米的别墅。“拿老房子的补偿款买下这带装修的新楼,基本没贴钱。村里还有大概三成人能富余下10来万块钱呢!”蔡振革说,除了小别墅,也有一些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村民选择一旁的楼房公寓,他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要别墅。

  “女儿大了在昌平上班,我和老伴闲来无事不如开个农家乐,现在的日子可比原来强多了!”蔡振革掰起指头算了笔账:以前家里种玉米,亩产四五百斤,一年1亩地也就收入七八百元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搞水镇开发,每亩地一年能得2000元,5亩地就是1万元,再加上农家乐的收入,年收入超过10万元没问题。

  为了让自家民宿更有竞争力,蔡振革动了不少脑筋,他花了1万多元钱为每间客房都配上了独立卫生间。这钱不是个小数,别家犯了憷,但蔡振革想得明白:住的条件好,来的客更多,这投资划算。“别看我满头白发,其实我才50岁出头,还年轻着呢,准备好好干一番!”蔡振革摸着脑袋咧嘴笑道。

  民俗接待前景看好,除了“坐地户”之外,不少“外来户”也相中了这块香饽饽。

  冯金凤的家在30多里地外的高岭镇辛庄村,她养过鸡种过树,也去工厂食堂打过短工,但收入都不咋地。现在,她到司马台新村帮人打理“小资生活”和“朋来居”两间客栈,清洁打扫、客房服务、炒菜做饭、收银结账全都包圆儿了。旅游旺季和平时周末,客房总是爆满,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得再请个帮手。

  问起收入,冯大姐直乐:“旺季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淡季也有3000多元,一年下来不少于4万元。”她边说边抖搂着新换洗的寝具,洁白的床单上“密云旅游”的标识分外醒目。冯大姐说,密云区还成立了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客栈的被褥和床单可以由合作社统一配送、清洗,通过验收的接待户还可以参与统一分配客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有200多个民俗户通过了区镇村联合验收,可提供客房600余间、床位近千张,去年民俗接待收入1783万元,同比增加23%。如今,村民们的平均收入是过去的3到5倍,民俗户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体村民户均纯收入4.3万元,人均纯收入1.9万元,远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古北水镇的辐射带动效应,还催热了原本不温不火的沟域旅游,周边区域的块状经济带也正焕发新生。古北水镇所处的密云汤泉香谷沟域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沟域经济带之一,不仅有司马台长城等名胜古迹,更有紫海香堤香草园等独特景观。密云区司马台雾灵山管委会主任郑艳华介绍,古北水镇落户这里后,这个沟域经济带年接待游客量从25万人次猛增到100多万人次,此外,去年古北口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三镇九村”的旅游收入也快速增长,古北口镇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余两个镇增幅也都超过一成。

  古北水镇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以这个特色小镇为核,以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方式,联结起周边村庄的分散地块,逐步勾勒出层次分明、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产业链条和成长空间。(经济日报记者 张小影 潘笑天 苏 民 胡文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