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民企如何度过这一轮经济寒冬

  • 发布时间:2016-01-29 09:29: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重要的事情说3遍。

  这是笔者第二次提及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头版1300字二版7800字的文章。如果给这篇文章做一个最简单地概括,就只有英文和中文两个词:L、僵尸。L指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V形反转肯定是看不到了,经济只会在谷底运行;僵尸,这样一个词语从权威人士口中说出,印在《人民日报》上,本身就预示着这类企业的命运,除了消失,除了入土为安,没有其他归途了。

  当然,哪一类的企业是僵尸,还没有一个准确答案。民营企业中有没有僵尸企业,也无法说清。但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是有链条的,是有上下游的,是有地域特点的,一个企业倒了,牵扯的可能是一大串,还可能加上一大片,不被波及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从经济上讲,寒冬来了,寒潮来了,甚至,霸王级的寒潮来了,并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企业如何过冬,尤其是,民企如何过冬呢?

  笔者给出四条忠告,或者说建议。第一条,面子一文不值。

  之所以将这个放第一条,是在本报不久前的年会上得到的启示。在本报的年会上,有一位知名的民企研究专家说,他最近一直在做一件事,对那些濒临死亡的民企进行救死扶伤,能救几个就救几个。然后,这位专家就发现,有的民企老板,真的是好面子。因为,这些老板,往日都很风光,备受尊崇,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什么的,一句话,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些人,碍于面子,企业出问题了,忍着,忍来忍去就出问题了。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顾及脸面,还顾及自己代表、委员的头衔,实在是不应该。

  所以,笔者劝告那些经营已经陷入困境、还要顾及面子的企业家们,把面子撕下来,踩脚底下。

  第二条,市场才是生存的根本。

  这一条意见,是通过一个出了人命的企业倒闭案例得出的,想必读者朋友已经略知一二。

  这是《无界新闻》在1月20日发布的消息,题目是《浙江民企老板自杀背后:政府4年3次折腾致厂破人亡》,报道的是浙江衢州市天杭人造板有限公司的经历。这是一家生产经营都正常的企业,盈利也很可观,平常年份产值在1.4亿元左右,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若年景好,公司年利润能接近2000万元。

  但是,政府有关部门突然提出的“工改商”,像一块胡萝卜吊在了企业的面前,于是,企业遣散员工、停工停产,等待“工改商”这块馅儿饼,结果是美梦一场。

  结局非常悲惨,老板自杀,给政府留下6个字,“人在做,天在看”。之后,老板的儿子去世;再之后,老板的老母亲去世。

  为什么?

  假设这个老板当初没有听政府有关部门的话,继续自己的生产经营呢,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这个事例再一次验证了那句不断被重复的话:企业要坚守自己的主业。

  为什么要坚守自己的主业,因为市场远比战场复杂,能在市场中打拼出一片天地,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轻易放弃。

  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第三条,变则通。

  这条建议,由第二条演化而来。自己的主业实在坚守不住了,大势所趋,那就改变吧。变则通,通则久。一般而言,收缩阵线、减少员工,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至于往哪个方向转变,总以相邻行业为第一选择,因为转变起来较为方便。

  笔者有一位企业家朋友,是在北京卖汽车的。几年前当北京突然宣布对汽车进行限购时,这位老板先是到河北考察了一段时间,准备把汽车专卖店迁到河北某地,后来发现不行。最后,这位老板做了两个转变:第一,由销售汽车为主变为售后服务和汽车修理为主;第二,业务人员转型,推销汽车保险。

  这样的转变,不论结局如何,路数是对的。第四条,人在、信用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谓人在,不用多说了。有的老板跑路了,有的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值。

  信用在,尤其重要。即使企业关闭了、倒闭了,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社会。

  一个人,一个企业,讲信用,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讲信用,就没有机会了。

  和国企相比,民企机制灵活、效率高、抗压性强、生存能力强,多年不遇的经济寒冬,对民企而言是一大考验,熬过去的、甚至迎难而上发展壮大的民企,一定会有,一定有不少。

  笔者对此充满信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