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企业站上资本风口 海外并购频繁
- 发布时间:2016-01-26 07: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大洲A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因股权变动发生改变,国内大型牛肉供应商恒阳牛业或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注入资产,这意味着又一家牛肉企业借壳登陆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其他企业也都在通过海外并购方式来加码牛肉业务。
业内认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变化,牛肉市场需求激增,而各路资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都在加快布局牛肉产业,或将倒逼国内牛肉产业转型升级。
“牛市”热度不减
曾以摩托车与煤炭为主营业务,但转型医疗、游艇无果的新大洲A有了新的资本动向,公司第一大股东海南新元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新大洲A所有股份转让给恒阳牛业,作价6.99亿元。同时,新大洲将收购恒阳牛业100%股权及其关联资产。交易完成后,恒阳牛业将成为新大洲A第一大股东,新大洲A实际控制人将变为恒阳集团董事长陈阳友。
根据交易方案,恒阳牛业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预计2016-2018年度净利润分别不少于4亿元、5亿元和6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恒阳牛业很有可能会将自己的主营牛肉业务注入上市平台。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国内增加牛肉业务的公司不在少数。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梅林、得利斯、新希望在内的近10家上市企业2015年先后涉足或者强化牛肉业务。
以得利斯为例,去年11月4日,得利斯公告拟收购澳大利亚排名前列的牛肉产销企业Yolarno Pty Ltd 45%股权,交易价格约为6.26亿元人民币。得利斯总裁郑思敏公开表示,此次收购是看中有着广阔前景的国内牛肉市场。
中国肉业网首席分析师何中华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相对于猪肉禽肉,蛋白质和非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脂肪较少的牛肉越来越受到青睐,“且国内消费者牛肉消费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国内牛肉市场广阔”。
数据显示,2007-2014年中国牛肉消费(重量)复合增速高达14.64%。另有数据显示,国内牛肉消费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485.93亿元上涨至2014年的3867.41亿元。
但目前中国人均年牛肉消费量仅为4.92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倍左右的差距。
海外并购频繁
去年涉足牛肉的企业大多采取的是海外并购方式。除得利斯外,上海梅林去年9月公告称,拟以现金形式收购新西兰最大的牛羊肉企业SFF集团50%股权;福成五丰旗下的福成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宣布拟以280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Woodlands农场,并成立福成木兰有限公司;此番借壳新大洲A的恒阳牛业在澳大利亚也有相应的牛肉农场。
何中华认为,牛肉的养殖与生猪、禽类不同,国内牛肉养殖头均成本高,牛肉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农户回收成本较慢,这导致国内牛肉养殖的弃养情况频繁,产量不足。而国外不管是养殖环境还是成本情况都要好于国内。“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牛肉进口政策的开放,让国外牛肉进入中国更加方便,特别是澳大利亚,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牛肉进口已经实现了零关税,这大大降低了收购海外农场企业的成本。”何中华坦言。
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牛肉消费量超过700万吨,而产量仅550万吨,缺口近200万吨。近两年,国内主要港口的牛肉进口量也开始激增,以上海海关为例,2015年牛羊肉共进口近17万吨,较2014年增长1.2倍。
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由于国外牛肉养殖成本较低,特别是澳大利亚的牛肉在进口中国零关税政策实施后,进口牛肉价格相较国内牛肉便宜5000-6000元/吨。
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众多企业通过海外收购的形式来涉足牛肉产业,或将倒逼国内牛肉产业的升级。“目前,城镇居民牛肉的需求量远高于农村居民,未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牛肉城镇和农村比例如能达到猪肉相应比例水平,则牛肉消费需求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大,国内进口牛肉的规模增加出现的“低价效应”将会消失,国内牛肉行业供不应求的现象还是难以得到根治。因此,国内牛肉散养户形成合作组织,提高产业集中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上述业内人士说,国内的牛肉行业没有资源禀赋,相对于澳洲、巴西等地,中国的牛肉产业比较初级,没有竞争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孙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