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巡边三十年 云月九万里

  • 发布时间:2016-01-25 05:01:3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越野车在雪原上疾驰,放眼望去,周围白茫茫一片。在抵近中国与蒙古国边境时,车子陷入一尺多厚的积雪中,难以前行。《经济日报》记者走下车,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走到200米外的326号界碑时,已是气喘吁吁,鞋子里灌满了雪。

  这里是苏海图,这样的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退休职工宝汗·埃恩赛根默默行走了30年。1月13日,这位哈萨克族牧民党员再一次来到边境,身高1.92米的他挺了挺腰板,用袖口擦去界碑上的灰尘。正午的阳光照耀下,界碑上“中国”两个字分外醒目。“要把它装在心里。”宝汗对身边的小儿子塔拉别克说。

  坚 守

  苏海图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在这个边境农场,“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是许多团场职工的真实生活写照。2012年,年届六旬的宝汗退休,告别了30年的巡边员岗位,儿子塔拉别克从他手中接过马鞭,继续守护着苏海图。

  宝汗的父亲埃恩赛根·巴巴汗就是一名光荣的巡边员,尽职尽责,用一生守护神圣的边防线。宝汗至今清楚地记得,风雪交加的一天,父亲赶回自家的羊群后,又翻身上马,朝边境线飞奔。家人都劝他在家躲躲风雪,不要出去了。宝汗的父亲却说:“这样的天气,牧民最容易迷路,如果不小心越过边境,我怎么向团场交代?怎么向国家交代?”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宝汗从小就懂得了责任与坚守。18岁那年发生的事,宝汗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年,宝汗随父亲从冬牧场转往夏牧场,途经一个山口时突遇雪崩。眼睁睁看着父亲被埋在雪里,宝汗慌了神,失声痛哭。他和闻讯赶来的团场职工挖了一天一夜,才找到父亲的遗体。

  那一刻,宝汗觉得自己长大了。他拾起父亲的马鞭,暗暗发誓:不管多累多苦,一定要像父亲那样,用生命守护好祖国的领土。1982年,他开始正式巡边,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苏海图牧区放牧守边,与他同到边关的还有妻子和年幼的子女。

  有一次,转场途经百里无人区三塘湖时,天气突变,狂风卷起大雪,瞬间天地一色,情况危急!“快把羊群聚在一起,所有人都钻到羊群里,趴到羊肚子下面。”宝汗大喊。就这样,他和7个牧民在羊肚子下面趴了一天一夜。等到暴风雪停下来时,宝汗已经和羊冻在了一起,同伴们费了好大劲才将他和羊分开。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牧民们筋疲力尽。“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宝汗鼓励同伴:“请大家相信我,我和父亲巡边多年,一定会带领大家安全抵达。”

  实际上,只要是结伴而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恶劣的天气,宝汗都觉得很幸福。“因为不寂寞,能和人说话聊天。”大多数日子,宝汗就是一个人坚守在边境线。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与牛羊为伴,与风雪同行。

  关 爱

  在苏海图边境线和边防哨所,没有人不认识宝汗。哨所班长胡俊生说,“战士们巡逻时,只要路过宝汗大叔家的毡房,他就要请大家坐下来喝杯奶茶,休息一会儿,与战士们交流边境信息”。

  1月13日,宝汗来到哨所时,战士们闻讯纷纷跑来,聚拢在他身旁,嘘寒问暖。战士杨子纯说:“苏海图边境线山路崎岖、险峻,气候恶劣,特别需要像宝汗大叔这样熟悉情况的巡边员,他就是一名不穿军装的老兵。”

  苏海图牧场远离城镇,信息不通。巡边途中,宝汗就把自己掌握的最新政策、建设成就讲给牧民听。在他的带动下,边境牧场的毡房成为一座座哨所,牧民成为流动的哨兵,北山汗·克孜行等10多名哈萨克族牧民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已有5名牧民入党。

  苏海图边境线地广人稀,医疗卫生条件差。看到牧民有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宝汗心里着急,索性自学了简单的医学知识,为大家服务。

  一年冬天,牧民到拉提汗2岁的女儿玛依古丽不幸被开水烫伤。当时大雪封山,下山治疗路途难行,时间也不允许。危急时刻,到拉提汗想到了宝汗,急忙找到了3公里外正在巡边的他。宝汗匆匆赶来,根据学到的哈萨克民族医学偏方,将烧过的鸡毛研成粉末,敷在孩子的伤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伤情渐渐好转,也没落下后遗症。“多亏了宝汗大哥,要不然我得后悔一辈子。”到拉提汗说。

  1992年初的一天,苏海图暴风雪来袭,宝汗很担心人畜迷路越境,便冒着风雪骑马出巡。在一个山沟里,他发现牧民胡那皮亚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原来,胡那皮亚在寻找丢失的羊群时迷了路,从马上摔下来,腿部骨折,耳朵严重冻伤,已经在冰天雪地里躺了六七个小时了,命悬一线。

  宝汗把胡那皮亚托上马,走了四五个小时,才把他带回家。哈萨克族民间有用热羊血和羊肚治疗冻伤的土法子,宝汗毫不犹豫宰了自家的2只羊,为胡那皮亚治疗。他还不停地揉搓胡那皮亚的双腿,一夜没合眼。经过紧急救治,胡那皮亚的双脚慢慢恢复了知觉,第二天早上就能下地走路了。

  传 承

  有一年,宝汗在巡边时走到一个小山沟,发现那里远离界碑,也没有其他标志,很容易发生人畜越境。怎么办?他左思右想,决定用石头堆起一个临时界碑。宝汗没上过学,不会写字,但对界碑上刻着的“中国”两个字记得清楚。他就在临时碑上刻下“中”字,告诉牧民们只要看到刻着“中”字的石头,就意味着到了边境,必须把羊群赶离边境地区。

  从那以后,在石头上刻“中”字,成了宝汗最大的爱好。只要看到哪里没有明显标志,他就堆起石头,认真地刻下他心目中神圣的“中”字。

  如今,在苏海图边境的山坳里、荒岭上,到处都有刻着“中”字的石头。30年的巡边经历,宝汗也记不清到底竖起了多少临时界碑。他退休后,小儿子塔拉别克接过父亲的班,继续策马巡边,守护边疆。“虽然寂寞枯燥,但接受了这项任务,就要承担起责任。”宝汗常对儿子这样说。

  塔拉别克刚接手时,宝汗放心不下,反复跟他介绍巡边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还不打招呼,先后3次辗转跑到苏海图。“说是看望儿子,实际上是放心不下边境线。”妻子哈丽满·乔肯最了解宝汗:“他巡边30年走了9万多公里,现在还是闲不住,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苏海图。”

  巡边时,塔拉别克按照父亲的要求,在刻下“中”字的石头上补上“国”字。“守护边疆是我们兵团职工的特殊使命,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宝汗对儿子说。

  宝汗家有一间小储藏间改造的荣誉室,里面挂满了他获得的各种奖状、证书。塔拉别克一回到家,就会到荣誉室里驻足。在这里,他读懂了责任和奉献。“从小就翻看这些证书,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塔拉别克说,“这些是我父亲取得的荣誉,也是鼓舞我做好工作的动力”。

  好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哈丽满·乔肯说,宝汗做的是有意义的工作,他的付出是值得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子女们能够继承父亲的优良作风,把本职工作干好。宝汗的长子胡安别克现任红山农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他说,“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像父亲那样,牢记责任,勤勉尽职”。

  三代人守边关,两代人写“中国”。如今,宝汗大叔的故事在苏海图边境线,在红山农场广为传诵。“漫漫巡边路,悠悠爱国情。”红山农场党委书记、政委曹萍说,“宝汗大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团场职工树立了榜样。他的爱国精神,他对巡边事业的热爱,对牧民和边防官兵的关爱,体现了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情怀,体现了兵团职工的担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