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村歌社舞送“羊”迎“猴”

  • 发布时间:2016-01-23 07:32:5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蒋培玲

  在大多数人把目光聚焦在央视春晚请什么大腕儿、明星的时候,一场“地气”十足的“村晚”以别样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在“2016猴年全国乡村春晚”北京录制现场,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基层乡村演出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特色文化节目,慰问老乡们一年里的耕耘与收获,泪水与欢笑。

  舞蹈《风风火火奔小康》热热闹闹地拉开了晚会序幕。紧接着,舞蹈《家政嫂》、歌伴舞《这就是大阜》、情景剧《回家》、小品《大棚里的故事》……24个节目轮番上演。有的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情村貌,有的则反映当下农村热点现象,赢得阵阵喝彩。

  “词曲唱演接地气,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农民的新风貌!”此次晚会的总导演兼执行导演、作曲家伍嘉冀对记者说。

  “全国乡村春节联欢晚会”活动由农业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农村社区小康建设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全国乡风文明网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后简称“全国村晚”。全部选用原汁原味传统节目和乡村原创节目,旨在让“春晚”回归乡村,凝聚乡村,展示乡村,走基层,接地气。

  “来龙山下呀有个小村庄,五里石板街,两边马头墙,一弯溪流绕村笑,龙眼石桥卧水上……”伴着优美的旋律,台上手持彩扇的20余位舞者闻歌而起,翩跹的舞姿赢得满堂彩,掌声持续足有半分钟。

  出乎意料的是,这群“闪亮”晚会的舞者,平均年龄已60岁,都是来自安徽省歙县北岸镇大阜村的普通农民,台下她们是操起锄头、拿着锅铲、含饴弄孙的村妇。“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和‘舞友’们把村里的广场舞跳到北京来。”队员丰似兰激动地说。

  和丰似兰一样,当晚的演员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一群,如美声菜农李刘标、渔政工人付鹰等,用歌声打动了全场观众。他们不仅用文化愉悦着村民,更用自己的创新改变家乡,带动乡亲致富。湖北鹤峰县的土家族歌手许群群,曾放弃在国外的发展回家养牛创业;演唱《愣娃的家乡在陕西》的“土豆姐姐”冯小燕,用陕北民歌将土豆“唱”销海外……

  这群离土地最近的人,展现着最基层的“精气神”。

  “中国有多少美丽的乡村,就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全国村晚组委会秘书长罗雨介绍说,今年的全国村晚已经是第四届,当初发起该活动的初衷,就是想借助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优势,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传承、推广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抵制低俗之风在乡村蔓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上图: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容美村表演的节目《土家容美好风光》。田福良摄

  下图:大别山区河南省新县民间舞蹈《观灯》。卢旭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