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当今国际反恐局势刍议

  • 发布时间:2016-01-21 10:22: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1日发表署名刘军撰写的题为《当今国际反恐局势刍议》的文章。文章说,2015年11月13日发生的巴黎血案可谓法国版的“9·11”事件,是全球反恐战争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在当今世界的恐怖势力中,最为强悍和猖獗的无疑是“伊斯兰国”组织。近中期内国际社会的反恐合作,也必将围绕“伊斯兰国”组织展开。

  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对“伊斯兰国”组织宣战,并随即启动了针对该组织相关目标的轰炸,但欧美大国始终要求该组织最为强劲的对手即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下台,从而不愿大力打击这一组织。事实上,“伊斯兰国”组织的异军突起,正是因为得到了欧美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大力扶植。现有的信息表明,土耳其、沙特等地区大国也以各种手段扶植这一组织,并介入叙利亚内战。

  到2015年夏季,长期处于反对派武装势力和“伊斯兰国”组织恐怖势力双重夹击之下的阿萨德政权已经摇摇欲坠,而来自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已疲态尽显。俄罗斯趁机于2015年9月底出兵叙利亚,对“伊斯兰国”组织相关目标进行持续轰炸,以保障阿萨德政权的延续,从而保障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维护其中东地区战略利益。

  从国际层面来看,巴黎血案促使欧美主要大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欧美对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态度也由此前的批判转为默认,甚至声称要与俄罗斯合作反恐。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在叙利亚空域执行反恐作战的俄罗斯苏-24战机,北约第一时间表示没有授意,美国也立即撇清关系。显然,说明欧美阵营不愿为土耳其背书,不愿与同在反恐阵营的俄罗斯翻脸。

  迄今,尽管多国部队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伊斯兰国”组织仍然有着庞大的武装势力,仍然控制着广阔的地域,仍然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仍然拥有雄厚的财力,仍将是国际反恐的主要对象。

  第二次国际反恐合作已然展开

  美军先后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意味着第一次国际反恐联盟走向终结。以巴黎血案为契机,第二次国际反恐合作就此展开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由于远离恐怖势力泛滥的中东地区以及正处于漫长的大选季,美国的国际反恐力度不会得到实质性的加强。目前,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参加反恐作战,并撤离其驻土耳其的反导系统和战斗机。

  尽管如此,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专注于国内反恐的美国仍将引领国际反恐合作。欧美与俄罗斯的反恐合作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种合作可能包括有限的情报分享、反洗钱、反石油走私等,这种合作也可能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平台展开。国际反恐合作的广度得到加强,参与反恐的国家增多。与第一次国际反恐合作相比,第二次国际反恐合作的参与/参战国家明显增多,中国和印度等海外利益日益广泛并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新兴大国,也将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国际反恐战争。

  中国与欧美的反恐共同话语增多,但欧美仍将持反恐双重标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仍将长期存在。欧美对中国《反恐法》的指摘不绝于耳,即是一个新鲜的例证。伊朗的反恐努力将得到某种程度的承认,土耳其和沙特等IS的隐蔽支持者,也将被迫加入国际反恐联盟。

  目前,沙特已经组建涉及到30多个国家的国际反恐联盟,受到欧美和北约冷落的土耳其则亟需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加入国际反恐阵营。此外,中东的难民问题,将因中东动荡局势的延续,以及将因欧盟国家加强边境管控和收拢难民政策而长期存在,从而为恐怖势力的滋生提供良好的土壤。

  “美俄双巨头”国际反恐联盟已经出现

  纽约“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立即组建了以自身为首的国际反恐联盟,并发动了全球反恐战争。事实说明,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已经结出了“越反越恐”和全球扩散的恶果。此次巴黎恐袭案发生后,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表示谴责,而欧美大国则迅速组建了第二次全球反恐联盟。在第二次全球反恐联盟中,由“美俄双巨头”主导的国际反恐模式业已浮出水面。

  在美国主导的反恐阵营中,法国、英国、德国等其既有的主要反恐盟国构成了基本面,而埃及、土耳其、伊拉克是其主要追随者。美国阵营的反恐标准即“双重标准”仍然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反恐策略仍然偏重于武力打击,尤其是空中打击和定点清除(无人机袭击),反恐范围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为主,以各国国内反恐为辅。在美国阵营中,长期深受恐怖主义危害的伊拉克处于安全与对外战略摇摆之中。一方面,伊拉克继续充任欧美阵营“不受待见”的小兄弟;另一方面,伊拉克积极游走于两大阵营之间,加强自身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反恐、安全和军事合作。

  在俄罗斯主导的反恐阵营中,叙利亚、伊朗以及黎巴嫩真主党是其主要盟友。俄罗斯阵营的反恐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旨在维护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旨在维护什叶派势力),反恐策略亦偏重于武力打击尤其是空中打击,但并不排除地面部队行动,反恐范围以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主。

  考虑到横跨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的“伊斯兰国”组织引领着全球恐怖潮流这一现实,考虑到什叶派弧形地带的客观存在与维护必要,俄罗斯阵营处于国际反恐战争的核心战场之上,而美国阵营则处于国际反恐战争的外围战场之上。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乌克兰内战的爆发,是欧美肆无忌惮地蚕食俄罗斯传统战略空间的恶果。无可退让的俄罗斯终于展开反击,将克里米亚半岛合并到俄罗斯,并积极支持乌克兰东部反叛势力。

  在乌克兰内战陷入僵局和欧美对俄罗斯制裁仍然延续的情景下,俄罗斯果断出兵叙利亚,既可维护其在中东-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基地,又可占据反恐战争的道德制高点,夺取战略主动权,并以此推动欧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这也是“美俄双巨头”主导的国际反恐模式浮出水面的战略动因。

  国际反恐联盟内部存在巨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反恐阵营绝非铁板一块。当前,欧洲主要大国如法国、德国和英国,正在反思自身的反恐战略与政策,并重新定位其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关系。“9·11”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是美国,欧洲诸大国投身反恐战争,为美国卖命,但最终得到的结局是大量难民的涌入,以及国家安全受到恐怖势力的严重威胁,而远隔重洋的美国则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由此,欧洲大国开始反思其反恐策略并重新定位与美国的关系。可以预见,欧洲大国与美国之间的裂痕将进一步加深。

  实际上,重新定位与美国关系的不仅只有欧洲诸大国。土耳其和沙特亦不例外。伊拉克的衰落,使得沙特的宿敌伊朗坐大,而伊核协议的签署,更是极大地改善了伊朗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美国宣布“退出中东”,不再积极以武力介入中东事务,不再依赖中东油气资源。从2015年3月底发动也门战争以来,沙特试图取代其战略盟友美国的角色,试图充当中东领袖国家,试图主导海湾/中东地区局势。

  欧美阵营内部尚是如此,那就更不用提美俄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了。诚然,两大阵营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等恐怖势力上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如安理会通过了叙利亚和平进程路线图决议,大国间表现出罕有的一致。但两大阵营也在反恐目标、反恐标准和反恐范围上存在重大分歧。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以及伊拉克摇摆于两大阵营之间等事件,无不凸显出两大阵营之间深刻的分歧甚至敌对。此外,欧美已宣布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延续半年,欧美仍然坚持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

  尽管多国部队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组织仍然有着庞大的武装势力,仍然控制着广阔的地域,仍然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仍然拥有雄厚的财力,仍将是国际反恐的主要对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