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水”活保障“石”稳
- 发布时间:2016-01-21 07:31:03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付伟
虽然从今年开始,广东省湛江市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水涨船高”——从之前的第一档80元、第二档50元统一提到了120元,但参保人气却并未“应声而落”。在广东,湛江仍然陷于区域经济的洼地之中。直至目前,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全市上下奋力追赶的重要目标。以医保“盘子”而论,1180.07万人次的参保总量、每年约200亿元的资金吞吐,考验着湛江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韧性和管理水平。
然而,湛江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建立至今不仅稳如磐石,同时“基层医疗机构85%的报销比率”更是将不少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甩出一个身位。个中“奥秘”,在于在湛江医保管理者的手中,除了“财政资金”和“个人缴费”两张牌之外,更有引入市场机制带来的源源活水。同时,“个人筹资+政府投入+市场参与”,既是湛江创新城乡居民医保运营模式的点睛之笔,也是广东探索城乡居民医保多元立体保障体系的生动缩影。
湛江模式:
市场助力多方共赢
家住湛江市遂溪县的陈阿婆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当初“一念之间”的那个选择,自己的生活现在会是何种光景。2009年,湛江决定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面对政府部门的宣传动员,虽然因身患多种疾病而成为医院的“常客”,但已经参加了几年“新农合”的陈阿婆面对城乡居民医保伸过来的“橄榄枝”,却打起了“退堂鼓”。
陈阿婆告诉记者,因为需要人照料,她长期住在市区的儿子家,但户口却还在遂溪农村,“那时新农合报销很麻烦,要村里盖章、县里审核,来来回回一趟趟跑下来也报不了多少。”不过,就在陈阿婆对“新农合”有些心灰意冷之时,她在市直某单位的儿子,在详细咨询了湛江此次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的相关政策之后,果断拍板,帮母亲缴纳了保险费。
陈阿婆说,事实证明,儿子的决定是正确的。很快,她便感受到了“统筹”带来的好处——在市里大医院看病住院,除去自费部分,报销比例达到了50%。而对于陈阿婆来说,惊喜不仅来自报销比例的提高,更来自这样的待遇无需返回遂溪,在市区医院也可以轻松享受。湛江城乡居民医保“并轨”之后,统筹层次由县上升为市,全市100多家医疗机构均可以联网报销。而更让陈阿婆有些“受宠若惊”的,是报销手续不必再劳烦子女奔波,“只要轻轻刷下身份证,就能直接把报销部分扣掉。”
个人负担不增加,报销比例有提高,医保服务更完善——这是湛江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带给很多人的第一感受。而在当地官员眼中,这一改革效应的充分释放,关键得益于引入市场主体作为“催化剂”。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商业保险机构的加入,不仅在既有医保资金运营模式之外挖开了一道新渠,更弥补了传统医保机构由于人手不足、机制不活等原因存在的服务短板。
番禺模式:
政府采购企业托管
如果说在城乡居民医保“湛江模式”这驾马车上,相对于驾辕挥鞭的政府部门,商业保险机构还处于“推车人”的位置上,那么,在广州市番禺区,当地政府早在10年前便已经把居民医保的“缰绳”完全交到了市场主体手中。具体流程是:政府部门征缴参保资金汇入区财政基金专户,保险公司设立业务周转户为群众办理补偿等业务,每月根据实际补偿支出向管理部门请款,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则对保险公司每月补偿请款进行抽查、核算、划拨。
2005年,在推行“新农合”的过程中,广州市番禺区就将医保作为一项可以向社会购买的政府服务向商业保险公司发出了公开竞标的“英雄帖”。从报销单据的审查核销,到日常诊疗的监督检查,再到医保数据的汇总整理,这些繁琐的日常工作,都被送到了中标公司的“流水线”上进行规范而专业的处理。
政府主导、专业运作、合署办公、便捷服务的“湛江模式”和管办分离、保险公司托管的“番禺模式”,为广东城乡居民医保引入市场机制的系统工程找到了实践支点。2012年,广东决定将城乡居民医保引入市场机制试点范围扩大到汕头、肇庆、清远、云浮等4个地级市,并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当年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普遍达到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平均达到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至“十二五”期末,试点地区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则要达到75%以上。
“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落点不仅在于统,更在于升——政府管理水平要升,居民医保待遇要升。”广东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钟韶彬认为,在保障医保资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商业机构的参与同样有益无害,“城与乡要统筹,行政与市场也要统筹。”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