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要耐得住寂寞,更要禁得住喧嚣

  • 发布时间:2016-01-20 03:32:1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孙锐

  日前知名演员陈道明在一档文化节目中与青年评论嘉宾产生了激烈的意见交锋,该热门视频不仅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络页面吸引了大家对该节目的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我国民间文化传承的思考。

  节目中引起争论的表演——稷山高台花鼓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人们耕田稼樯,由此开启了汉族华夏农耕文明。千百年来,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后稷的习俗由此而生,祈求五谷丰登。此后传统的稷山花鼓又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打法和队形,直到发展为今天可以用凳子层层垒高至十三层的稷山高台花鼓。参加过多个综艺节目录制的青年评论员们对该节目的现实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该节目“没有创新”,“看不到个体,只有一种孤独”。这些评论引发陈道明的强烈批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不能打击他们的努力,他们是我们文化的基础……文化也需要接力”。虽然该表演最后仍然以较高票数顺利通过了当期节目的考核,但在严苛和残酷的市场环境下,民间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仍值得各方思考。

  当下市场经济逐步繁荣,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大环境下可供人们选择的各类文化商品,样式齐全、品类众多。然而传统文化却日渐凋敝,民间艺术销声匿迹的颓势。流行歌手们演唱会在全国各地演了一拨又一拨,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处于自掏腰包以维持运营的窘境。像稷山高台歌舞这样曾经登上过电视台、奥运会的民间剧团,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更多的民间文化正伴随着缺乏观众、后继无人的种种现状而逐步衰弱和灭亡。

  我国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各地区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沉淀保留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正是这些世代相传的无形瑰宝,延续着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血脉,陶冶着群众的审美趣味,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优秀灿烂的民间传统文化既是当代急需保护和传承的“活化石”,也是当代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当代文化艺术市场若想积极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呵护好民间文化这个丰富却日渐脆弱的宝库。

  传承民间文化需要资金支持。文化的保护一定有所开销,但民间文化源自普通百姓,简朴、亲民、接地气,即便在服装、乐器、道具、场地开销不算庞大,但是也缺少基本的投入。因此,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让剧团能正常的运营,让艺人能维持生计,有了安身立命的保障,才能握紧手中文化传承的旗帜。

  传承民间文化需要社会理解支持。从传承者来说,面对多样的机会和选择,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都是在孤独的道路上独行,或过着清贫的生活,默默无闻的坚守着民间文化的阵地。而对社会来说,不能只看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现代社会的差异,而看不到传统民间文化的当代意义。

  从民间文化自身来说,也要加强创新,贴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要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享受民间文化带来的乐趣,愿意为之消费,从而形成良性的文化产业市场。比如,为保护传统戏曲,白先勇先生复排青春版《牡丹亭》,也是选择在高校轮番上演,培养年轻观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秀的民间文化,让观众循序渐进地从最初的听不懂、看不懂,只能借炒作话题顺带关注,到渐渐明白其原委,看出些许名堂,到最后能乐在其中,获得观赏的愉悦并愿意为此买单,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节目中年轻人大胆地发表观点、直言不讳地坦诚交流,这样的机会其实越多越好。文化传承者和社会面对青年人的质疑应当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根据时代特点和观众需求去调整和创新是才是民间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体现。如果只是一味的教条和固步自封,稷山花鼓即便将身上的鼓越绑越多,将板凳越垒越高,舞台也不会越来越宽广。而对当代的年轻人和广大群众也需要多一些引导,对传统的民间文化要多一些学习和了解,少一些片面和武断的评价。这些年保护优秀民间文化的工作也有不少喜人的案例,例如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将原生态唱法纳入比赛项目,让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和歌曲被广大观众知晓。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民间传统文化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不仅急需我们保护和传承,而且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我们期待着民间文化从岌岌可危、无人问津的状况慢慢恢复他们本应有的灿烂模样,变得群众喜闻乐见、市场繁荣健康。更期待其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的代表作品能够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输出,走向世界的舞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