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浙江农民年收入超2万元

  • 发布时间:2016-01-20 03:29:3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祝梅

  从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到2015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25元。浙江农民收入从破万元到破两万元只用了六年时间,也创造了连续31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的纪录。

  与浙江调结构换挡的步调一致,“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民收入增幅略有下降,但仍继续领跑全国省区。这六年,浙江农民创富的钥匙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带动浙江农民收入普遍持续较快增长?迈过这个坎儿,下一轮持续增收的动力又在何方?

  转型升级提升工资水平

  “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其占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9.7%上升到2015年的62%,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这是农民人均收入超“双万”的最主要因素

  在浙江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据大半江山。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3087元。从贡献率的角度出发,“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其占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9.7%上升到2015年的62%,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这是农民人均收入超“双万”的最主要因素。

  这其中,我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型升级驱动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逆转是主因。同时,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层次提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农民适应变化,通过增强就业技能来提升工资水平。

  回望2015年开春的永康人才市场,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比普通工种更为迫切。踏上“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的进程,企业发展需求的转变直接带来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对于有技能的人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都更有吸引力——新型农民,不再只瞄准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而是通过灵活就业,不断融入到浙江“四化同步”的进程中。

  美丽产业推动共创共富

  “既卖农产品,也能卖风景。”让“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美丽产业发展,成为第二个万元中的新增长点

  农家乐是美丽产业的一个爆发点。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10个自然村,9个都经营农家乐,超过7成的劳动力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全村经营性收入超过4500万元。新型业态激发村庄活力,村里传统的鳌鱼灯、茶花灯、祭源神等民间文艺活动再度兴盛。乡村旅游让不少农村地区的劳动工资水平和县城工人工资水平持平,吸引不少人“逆流”前来打工。

  2015年,我省来料加工费发放达到105亿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近万元。在龙游县詹家镇芝溪家园,68岁的温巧梅在小区的来料加工厂房里加工纽扣,步行不过几分钟路程。在农村山乡,一些体弱多病、身患残疾的农民通过来料加工获得稳定收入,其中不少熟练工还升级成来料加工经纪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户加入增收行列。

  “村庄经营”的前沿理念,让重新规划改造的温州瑞安塘下陈岙村焕然一新。这个曾经脏乱差的小村庄历经治水、蓄水、卖水之变,开辟天然泳池、垂钓、漂流等项目,做足“水”文章,村里还在筹划温泉养生休闲乐园和配套特色民宿。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多功能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美丽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和高速发展,乡村成了农民创富的大本营。

  美丽产业的链条,串起“乡村无闲人”的充分就业新局,大批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行列,广大中老年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充分就业,促进了农民普遍增收。浙江的“淘宝村”数量居全国第一。借助农村电商,“丽水山耕”打造的安全、绿色农产品紧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新需求,2015年的销售额达到5.6亿元。全省县城以下的农村电商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304亿元。

  高效生态农业路子宽广

  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浙江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现代农业主体小循环遍地开花

  在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狮子山村,“90后”农场主傅星如流转了200亩耕地,靠一招“种稻养鳖”,两年时间就达到“百斤鳖、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多数农民不稼穑”,这是浙江农民富甲天下的最大奥秘,但依托现代化农业的加速推进,庄稼地照样是农民的摇钱树,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所在。

  不同的是,这棵“树”上,生态增收的比重正在增加。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浙江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现代农业主体小循环遍地开花。

  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也带来产业融合新思路。2013年4月,慈溪市周巷镇组建绿昇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社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负责种植蔬菜水果;慈溪市宝绿蔬菜合作社则以现金入股,负责销售产品。按“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2013年底,社员们每股分红693元,2014年涨到765元,2015年还将有所增长——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让农民享受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政策兜底夯实增收基础

  政府充当“店小二”的角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

  农民收入增长快的背后,是浙江深化农村改革,抓住发展先机的探索。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居民收支调查处有关负责人分析,2015年浙江农民财产净收入增速的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农村居民集体分配的红利、房屋出租等收入。

  2015年底,全省2.94万个村社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工作。义乌宅基地制度、德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展开的农村改革探索,有望进一步盘活农民资产,为农民创业就业打开通路。

  从超万元到超两万元,浙江农民收入站在一个高起点上。政府充当“店小二”的角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转移性收入增长13.4%,是收入结构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去年8月,杭州富阳区万市镇一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消除了后顾之忧:250余万元的医疗费中,有88.5%通过政策获得补偿。2014年,浙江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统一大病保险制度,目前已向9万多名患者支付超过10亿元大病保险基金。今年起,省财政对首批罕见病医疗保障费予以托底,医疗保障政策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

  2015年,我省在全国提前高标准消除“4600元以下”农户21万户、43万人,这其中,通过纳入低保五保消除的占一半以上。过去五年,浙江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60元提高到1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人均筹资标准从237元提高到66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245元提高到570元。

  农民持续增收路在何方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厚植“三农”发展优势

  新形势下,浙江农民持续增收的动力该从何获取?在省农办副主任邵峰看来,2015年农民收入划出可喜增长曲线的同时,必须正视背后的隐忧,及时调整对策。

  “随着浙江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机器换人’等举措将进一步减少用工需求,就业者需要适应这些变化。”邵峰说,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也要创新机制,让就业者共享成果。同时,更多主体涌入到分享生态红利的热潮中,势必带来一轮激烈竞争,这对我省具有先发优势的美丽产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一步怎么做?必须发挥优势,补短板,谋创新。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浙江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厚植“三农”发展优势。邵峰认为,合作创业是今后的导向。“农合联经济组织和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要成为农村创业的主体。”他说,农村各类产权激活的成果也要真正运用起来,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纳各层次的农民创业主体参与进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创新共建共享的合作创业格局。

  美丽产业这个农民增收的新兴领域必须加速提质。“浙江的农民培训体系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这些新业态延伸,不断调整就业层次。全省遍地开花的农家乐产业现在也仍然属于中低档消费,要像农业的供给侧创新一样,通过功能、服务的多元化来引领消费、创造需求。”邵峰说,浙江的美丽产业也要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通过村庄经营、行业协会等途径走上标准化道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