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信心十足
- 发布时间:2016-01-12 22:29:55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3年9月27日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成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今距离全面检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否达成既定目标的日期已不远,上海自贸区能否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相关人士对此信心满满。
2013年9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而今已进入2016年,全面检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否达成既定目标的大考将至。上海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所有改革事项中,80%已经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关部门正在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评估总结。2016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便利度最优的自贸试验区。
彰显改革实效
“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一批创新取得实效,并得到复制和推广。”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六大成效:一是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试验成熟,激发了境外投资者的热情。二是率先实施以备案为主的管理方式,推动境外投资便利化。2015年前10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备案的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倍。三是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启用。
四是金融开放创新提速,推动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政策,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的功能。五是商事登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等加快与国际接轨。六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
2015年,福建、天津、广东三大自贸试验区成立,国内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四马奔腾”的格局。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上海自贸试验区有何独特之处?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独特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起步早,积累的改革实践经验更丰富。比如上海已围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浦东已率先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制度”。二是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上海原有的“四个中心”建设密切联系,在贸易、金融、科技、航运等方面可以借鉴其丰厚的实验样本。三是2015年扩区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和浦东政府一起办公,既便于在一级完整的政府框架下加大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力度,又便于试验成果向地方政府推广复制。
尚玉英表示,在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和辐射效益的带动下,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上海口岸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比重提高到2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合同外资预计将超过5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0%;电子商务交易预计增长20%。
后续走向待评估
2016年9月28日是检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否达成既定目标之时。对此,朱民表示,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所明确的500多项改革举措中的80%已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正配合商务部做好相关的评估和总结工作。“我想,商务部会对2016年9月以后的外商管理制度作统一安排。”“2016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最佳的开放模式,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便利度最优的自贸试验区,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架构。”尚玉英说。
据透露,2016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推动六大工作:一是推广和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企业准入的单一窗口受理事项的范围。二是落实扩大开放的措施,把国家批准的两批54项开放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解决证照分离后由“证”引起的“落实难”问题,取消或简化许可证办理。四是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深化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的试点,继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五是加快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六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力争形成一整套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以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