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城市政策与管理”新年论坛召开

  • 发布时间:2016-01-12 16:5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讯(记者乔金亮)日前,由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政策与管理”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协同办、中央编译局、京津冀三地协同办、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参加论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指出,本届论坛的两大“新时期的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新年论坛意义重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做了论坛主旨报告。杨伟民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是由于中国城市工作落后于城市发展,突出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劳动人口年龄达到峰值了,农民工增长数量在近5年减少,城镇化速度减慢;土地扩张的城镇化难以为继;工业化驱动力减弱;城市病严重,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

  杨伟民认为要树立城市发展的理念而非城市建设,切实做好城市工作。城市发展要回归本源,让市民生活更美好,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更是人生活的地方,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发展市委人民生活更美好,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来检验城市工作的好坏而不是看城市GDP增长的快慢。做好城市工作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要以土地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核心;从扩张城市空间为主转向提升空间内外质量为主;从主要依托工业机构转向工业服务业以及旅游等:从注重单个城市做大做强转向在更大空间城市群的范围内来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从以卖房为主转向建议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从注重生产空间拓展转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从政府作为唯一主体自上而下的城市管理转向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参与的城市治理。

  杨伟民指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两个城镇化的概念,一个是常住人口城镇化,一个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今后我们推进城镇化主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重点就是农民工市民化,这涉及到至少四大改革,即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其中,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国家已经出台了居住证条例;农村土地制度正在进行试点,住房制度改革则主要是以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

  新年论坛针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设立“新时期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态”两大高端主题对话版块,分别由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教授和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国平教授主持。

  在“新时期城市发展”高端主题对话中,对话嘉宾分别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规律,五个统筹,既统筹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发展的结构、环节、动力、布局和主体,以及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杨开忠教授对未来35年的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提出了7点看法:未来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城市本质并不是物,并不是高楼大厦,实际上是人,应关注人而不是物;未来城市发展是一个高密化发展趋势;未来城市体系分工转型方面,超大城市与大城市越将走向现代服务业,而制造业可能要加快的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未来城市发展要依靠科技、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的创新来驱动;在中国的一些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会加快从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转型,未来中国有可能出现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城市;中国城市将迎来治理革命,中国应该建立城市职业经理人的制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态”高端主题对话中,对话嘉宾分别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发展战略的思路、体制机制问题、北京在京津冀区域疏解非首都功能面临的问题、河北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利用大数据手段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情况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主持嘉宾李国平教授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定位就是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本对话版块是上一版块的延续,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质性推动阶段。随后,对话嘉宾还对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中国城市政策与管理”新年论坛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北京市市社科联、社科规划办、北京市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支持单位负责人、协同单位负责人、各协同单位研究人员等参加了论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