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
- 发布时间:2016-01-11 21:06:24 来源:央行网站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较快,引起了许多市场人士的关注。就市场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金融时报的采访。
问: 对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还是会维持对美元的基本稳定,有人认为是主要参考一篮子,有人说是完全自由浮动了。请问您的观点?
马骏: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更加成型的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机制,将涉及一系列安排,包括引导市场测算保持一篮子汇率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要求做市商在提供中间价报价时考虑稳定篮子的需要,和央行在进行汇率调节时维护篮子稳定的策略。实施这种形成机制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的稳定性将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将会加大。再强调一下,在参考一篮子的汇率体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会是单方向的。
建立一个比较透明的、有市场公信力的一篮子汇率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顺应”一篮子货币的目标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地减少央行干预的频率和规模。我认为,当市场充分理解了参考一篮子的汇率形成机制之后,预期就会趋于稳定,做空人民币的压力也会下降。市场预期趋稳之后,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积极的基本面因素就会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为什么盯住美元和完全自由浮动不适合目前的国情?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不应该盯住美元,主要是因为盯住单个货币会导致对整个国家外贸竞争力的大幅波动,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会导致更多的套利活动。不干预的完全浮动是理想境界,但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这是因为一个完全没有干预的汇率体制,要求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如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进行国际交易时都能对冲其汇率风险,而我国由于受到金融市场发展阶段的限制,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问:中国目前处在构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哪个阶段?
要形成比较成熟、透明的机制,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在决策层面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我们将形成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限制单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汇率调节机制,未来还可引入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让汇率对一篮子适度走强或走弱的机制。央行将加强与市场沟通,提高干预原则的透明度和人民币指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便市场判断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的有效性。顺便提一句,最近有些市场人士通过观察两日中间价的变化来判断央行的意图,这是一种误解。中间价是做市商在前一日收盘价基础上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化等因素报价形成,因此市场人士应当主要看中间价与收盘价的价差和篮子汇率变化的关系。
问:有人担心,如果汇率盯住了一篮子,我们是否会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另外,严格盯住一篮子是否会导致更多的套利?
马骏:我们在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中,会明显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但不会严格盯住一篮子。未来,对一篮子机制的设计也可包括一个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对一篮子逐步爬行的机制。由于不是严格盯住一篮子,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由此导致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和套利风险。另外,印度、韩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区都参考一篮子货币,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担忧。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