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治水棋 发展满盘活
- 发布时间:2016-01-11 05:53:49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76岁的“老许昌”李玉峰清楚地记得,当年半夜迷糊着眼排长队接水,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接到一桶,生怕洒掉一滴。如今,他还是习惯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能省则省。
上世纪80年代,河南许昌市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一个小区一根水管,半夜排长队接水,消防车每天定时定点送水……严重缺水令老百姓苦不堪言,令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怎么办?许昌要想破局,就必须利用新资源,开发新路子。恰逢此时,水利部正在选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许昌抓住机遇,搭上这班车。他们统筹资源,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科学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三个重大水利项目。
但三大水利项目建设难在开局,“水从哪里来、资金怎么筹”两大关键问题躲不开、绕不过。
走创新,敢突破,许昌治水才有通途。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每年为许昌增加2.26亿立方米水资源;鄢陵引黄调蓄工程建成,每年增加0.5亿立方米水资源;北汝河上游前坪水库建成后增加库容量5.8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每天还能处理20万吨中水,“只南水北调一项就相当于为许昌人民送来两个大二型水库,再加上天上的水,许昌不愁没水”。
钱从哪里来?许昌市委、市政府不走“伸手要钱”的老路子,按照市场化融资模式,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签订了投资规模为80亿元的框架协议,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融为一体。
许昌请来同济大学等专业机构进行高标准规划,被城市发展侵占截断的护城河再次被打通;城市地下密布的10余种线路管网逐一优化改建;河道放干清淤,多年不为人知的排污点得到彻底排查改迁……原来不敢动、没法动的“心头病”一一得到根治。
仅用25个月,许昌累计完成投资占工程总投资90%以上,市区水系打通了三川、两环、五湖,工程主体已完工并实现蓄水,沿岸一桥一景、十步一园,“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初步形成。
许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让群众真正成为三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许昌从9个方面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为细致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监督考核下,万元GDP用水量比10年前下降了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85%。
着眼于水资源永续利用,许昌投入10多亿元用于污水治理。坚决关停重污染企业。造纸业曾是许昌的污染大户,如今造纸工业仅占当地工业比重的0.8%。
全市实行雨污分离,建设了7处人工湿地,经检验,通过湿地的水质化学需氧量由40毫克/升降到了20毫克/升左右,达到地表水四类水质的标准。全市每天有10多万吨这样的中水经过湿地净化,流入河道。
兴水节水相结合。在50万亩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地埋自动伸缩式、半自动式等设备广泛应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比传统衬砌水渠灌溉节水50%。许昌计划到2016年底分三批全部关闭城市规划区内的683眼自备井,目前已完成第一批任务的90%。治水、节水、治污相结合,在2014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中,许昌位居全省第一。
“在极度缺水城市中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是很罕见的,对工业化过程中的众多缺水城市也有示范意义。”参与了许昌水系治理前期规划的同济大学副教授朱勍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