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深化粮食流通改革 打造安全保障体系

  • 发布时间:2016-01-09 07:3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是粮食供求面临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难题,粮食库存高企,粮食收储矛盾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8日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上表示,关键是要积极稳妥化解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矛盾,既要引导培育新的消费需求,又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同时还要防止调整过度导致个别品种供求失衡、价格大幅波动。要建立健全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打破粮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历史怪圈,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资料,近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连获丰收,但消费疲软不振,供求整体宽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谷物产量、库存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分别达到25.3亿吨、6.4亿吨。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12428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从品种结构看,我国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特别是一些低端品种销路不畅,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同时,近两年低价大麦、高粱、木薯干、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2015年高达750亿斤,加上各种渠道进口的低价大米不断增加,使得国内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从市场价格看,当前国内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地”,呈现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的局面。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国内市场已连续41个月呈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状态。

  从目前形势看,“十三五”前期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仍将延续总体宽松的格局。今年开始,国家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但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

  任正晓表示,今后要深化粮食流通各项改革,打造运行规范、稳健管用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要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目前全国31个省级人民政府全部出台了实施意见,大部分省份已经出台了考核办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要加快完善粮食收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目前玉米临时收储探索形成“一主多辅”模式,价格更加贴近市场,油菜籽收购交由省级政府组织,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逐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要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粮食收储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快速反应、科学调度、精准调控。要尽快适应粮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率流通的新要求,加快打通粮食物流主通道,加强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建设,大力提升粮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粮食应急能力。

  任正晓强调,要把粮食产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通盘谋划,在切实抓好粮食收储、管住管好政府储备的同时,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改变国有粮食企业“收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模式,培育“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加速资源、资金、资产集聚,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产业集群。今后尤其要进一步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品种,实现优质优价,帮助粮农持续增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扩大“放心粮油”覆盖面,积极发展主食产业化。

  要全面促进国内与国际粮食市场深度融合,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粮食流通产业国际合作体系。当前应该找准融入全球粮食市场的结合点,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粮食流通产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要积极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和粮食仓储设施、机械设备、储粮技术“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共赢。(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