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脱贫攻坚的铜梁故事

  • 发布时间:2016-01-05 08:33:1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俐

  2015年12月30日,午后的冬日暖阳照在甘世元一个月前刚搬入的新房上,阳光透过玻璃洒满房间,屋子显得亮堂堂、暖洋洋。

  甘世元是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之一。一如深丘冬阳的难得,甘世元的好日子更来之不易。

  “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铜梁奠定坚实基础!”铜梁区委书记陈勇斩钉截铁地说,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在2015年底前5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

  陈勇的底气,源自从中央到地方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源自全区5个市级贫困村、4606户14498名贫困群众的脱贫呐喊和殷殷期望,万众一心的脱贫攻坚战中,铜梁在行动。

  甘世元的好日子正源于这一背景。

  一心一意啃下“硬骨头”

  铜梁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的故乡和享誉海内外的铜梁龙灯艺术的发祥地。

  近年来,铜梁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有14个镇街的17个村先后脱贫销号,贫困人口由2006年的2.8万人减至1.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6%,为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不过,最后剩下的太平镇坪漆村、维新镇沿河村、西河镇双永村、水口镇树荫村、安溪镇金滩村5个市级贫困村、4606户14498名贫困群众,人均年纯收入仅为4619元,只有全区平均水平的37.1%。

  2015年,贫困,给铜梁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样的“硬骨头”怎样啃?铜梁区思考后决定采取“靶向治疗”、精准施策,让每户困难群众如期脱贫不掉队,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5年7月10日,《铜梁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出炉。铜梁决定,举全区之力,对最后5个市级贫困村展开帮扶,让这些贫困村按期实现整村脱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区级层面,铜梁决定投资3532万元,以5个市级贫困村为核心,新建公路、人行便道、山坪塘、自来水管网、拦河堰等基础设施。整合涉农资金,每村1000万元,支持5个市级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经果林。同时,投资完善这些村的村级服务中心、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贫困学生的补助政策,强化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实用技术、专业技能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铜梁区委、区政府也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区2015年镇街和对口帮扶部门政绩目标考核,实行扶贫脱贫工作“一票否决”。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以每旬一次的频率,通报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精准考核,脱贫工作,绝不能掺半点假水。”区委的要求,区农委(扶贫办)主任黄光亮牢记于心。

  “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行动必须快!”区委的要求,落实到全区脱贫攻坚体系中,扶贫力量全面迸发。

  一村一队扶贫手把手

  从妹妹家吃完刨猪汤回来的甘世元,刚一进屋便急忙到不远处的老房子给自己养的十几只土鸡添食。

  老房子有两间土屋,光线不好,时常透风、漏雨,甘世元和哥哥两个单身汉一起居住生活了五六十年。去年11月,兄弟俩搬离了这座D级危房,搬进政府建的新居,哥哥被介绍外出务工,不能干重活的甘世元在村里帮扶下在老房子里养起了鸡。

  看着争抢吃食的一只只三五斤大的鸡,甘世元笑得合不拢嘴:“土鸡一只卖100元,加上打短工的钱,今年可以过个好年!”

  和甘世元一样,在土地贫瘠、灌溉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的市级贫困村树荫村,全村35户、114名建卡贫困人口如今都有一笔脱贫增收账,甩掉了多年戴在头上的“贫困帽”。

  问渠哪得清如许?

  “扶贫要扶到贫困户的心坎儿上,就要抓准扶贫的‘牛鼻子’。”黄光亮说,要想精准地挖掉“穷根”,就要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施行“菜单式”扶持。

  “方案”出台后,铜梁排出了最强指挥阵容——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挂帅任组长,5位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并分别兼任5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工作队的队员,也大都是来自铜梁区级职能部门和街镇的领导干部。

  同时,区财政、国土、城建、交通、水务5个“实力部门”成为贫困村对口帮扶的单位。民盟铜梁区支部、民建铜梁区支部、民进铜梁区支部、农工党铜梁工委、铜梁区工商联也分别联系5个贫困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帮扶。

  此外,铜梁区纪委印发了《关于强化纪律保障助力扶贫攻坚的通知》,要求全区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监督执纪问责,为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并明确5名纪委常委对口联系5个贫困村。

  2015年7月13日,铜梁以区级领导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部门、层层遴选出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正式分赴5个市级贫困村开展工作。

  而这一行动,离方案出台不过3天。5个驻村工作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完成贫困村建“八有”的目标。这“八有”包括: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一条硬(油)化村社公路、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

  对贫困户,则以“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为帮扶原则,全面为他们解“八难”,即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稳定增收、便捷出行、安全饮水、住房改造、素质提升、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公共服务等难题。

  2015年7月13日,铜梁区林业局副调研员王志端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来到太平镇坪漆村办公室,他受命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这位履新的“第一书记”和队员们向当地干部群众誓言:“坪漆村不脱贫,我们就不走了!”

  坪漆村有建卡贫困户40户、低保户33户。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为全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8.9%。

  工作队进驻后,立即展开入户走访,摸清了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闭塞,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没有产业支撑,四是40户建卡贫困户大多因病、因残致贫,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靠自身能力摆脱贫困的难度也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工作队制订出了相应的扶贫方案,包括19个小组全部通公路并打通4条出村公路;扩大自来水管网覆盖,让每户都通上自来水;种植1000亩香桃基地,并配套乡村旅游设施等。

  目前,该村4条公路已经完工;自来水管网铺设已完成设计正有序推进;500亩香桃基地已完成栽植;32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结束;4口山坪塘整治完工,40户建卡贫困户都领到了产业补助资金买回了仔猪、鸭苗、鸡苗饲养。

  “这些项目总投资达800万元,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成后彻底改变坪漆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王志端说,养鸡鸭猪,几个月可以卖钱,求的是“短平快”,意在解决眼前的问题;抓好交通和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才是整村未来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向。

  维新镇沿河村的脱贫工作也正按照既定方案紧锣密鼓地推进。而最让村民振奋的是,镇里引进了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将村里的老水库包装为“龙脊湖”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吸纳了近百村民务工。

  “我们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贫困户甘万国夫妇受聘为企业栽植和管理苗木,成为“辛勤园丁”的两口子每天能有近200元的收入,而且还是月薪制。

  一户一策靶向断穷根

  对有就业能力的,千方百计帮助实现就业;对有意愿发展特色产业的,全方位扶持发展;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因病致贫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生存环境恶劣的,推进异地搬迁,确保搬得出、有产业、逐步能致富……

  这是铜梁的一户一策方案。沿河村贫困户刘少然就是一户一策“菜单式”扶持的典型受益者。

  沿河村是铜梁最偏远山村之一,坡陡沟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去年,维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8元,而沿河村人均纯收入仅有4000多元,全村建卡贫困户多达67户。

  40多岁的贫困户刘少然,上有患病多年、常年卧床的老人,下有正在读小学的孩子。“老人没患病时,我和妻子在外打工,一家人的日子还勉强能过得去。”

  刘少然说,自从前几年老人生病卧床需要人护理,他和妻子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种田。老人生病用了一大笔钱,欠下3万块钱的债,现在每月都还要支付一些医药费,没了打工收入反倒增加开支,日子过得确实艰难。

  2015年7月,刘少然看到了一线曙光:铜梁区打响了扶贫攻坚战,沿河村作为铜梁区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是此次攻坚战的重点。

  维新镇党委、政府立足沿河村山地多、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出台了优惠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刘少然就是受惠的贫困户之一。

  “镇上的政策硬是实在。”刘少然笑着说,贫困户建圈舍、引种良种山羊、种植牧草都有补助,并协助规划圈舍修建,指导科学养殖技术,养羊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政府还会派人上门来帮助解决,“今年,我们一家人可以过个好年啰!”

  维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沿河村已发展养羊大户10户,散户200多户,全村养羊的数量达到上千只,每只羊可卖1800元左右,贫困户人均可增收上千元,养羊增收的计划可以完成。

  和刘少然一样日子越来越好的,还有东城街道安全村二社的贫困户殷兴芬。2010年,丈夫患心肌梗塞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重庆锦尚农业公司到村里建设现代农业“金梅印象”腊梅主题公园,让殷兴芬重新振作起来。她把2亩多土地流转给公司,在腊梅园里打起了零工,土地流转和务工一年收入突破了1.3万元。2015年,儿子顺利考上重庆理工大学,殷兴芬感觉日子更加有了盼头。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增收,是脱贫攻坚的有效之策。

  如今,沿河村不仅养羊,还种植优质核桃1200亩;太平镇坪漆村栽植了优质香桃500亩;西河镇双永村规划种植了胭脂脆桃500亩,成片建设200亩;水口镇树荫村发展了血橙、麦科特等柑橘类及桃李等特色优质水果800亩;安溪镇金滩村栽植的油茶苗达到了500亩。

  2015年12月30日,位于安全村的“金梅印象”腊梅园正式开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看一树金梅的繁华,闻一座城市的芳香”。脱贫致富的鲜花必将开遍铜梁的田野山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