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省石油类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

  • 发布时间:2015-12-31 04:29:4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谭勇 本报通讯员 叶茜

  热点

  “经过初步对比分析,排除因小麦品种不同的因素影响,治理区的小麦与周边地区小麦在成分含量上无明显差异,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颁发的《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要求。”12月29日,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下称“环境一院”)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张方亮向记者展示了这份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出具的检验报告。

  今年夏收后,环境一院将位于濮阳县胡状乡与八公桥镇交界处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实验区3组小麦籽粒及周边麦田2组小麦籽粒,送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进行检验测试,得出了上述结论。

  这标志着环境一院独创石油类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有望在全国推广应用。

  土壤石油污染成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土地被人为污染,土壤修复及土地再开发等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据悉,石油类污染土壤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土壤一旦被石油类物质污染,其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土壤的通透性,损害植物根部,阻碍根的呼吸与养分吸收,最终将导致植物的死亡。

  “一定要找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途径和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广大科研人员深感责任重大。自2004年起,环境一院成立了省内唯一一个省级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我省石油开采、石油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污染的治理办法。

  2008年起,实验室开展田地试验,在濮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中心承担了中原油田采油区的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在开采区内近1000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并在石油污染区建立了40余亩的综合治理示范区。

  综合治理示范区传出喜讯

  “油田在早期开发建设中,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确实存在一定的石油泄漏问题,而泄漏的石油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石油烃类物质治理难度非常大。”项目工程师马晓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精心钻研和反复试验,环境一院独创性地完成了包括石油烃和高盐水在内的石油类地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据悉,该研究首次运用了环境地质学原理,创建适宜微生物繁衍的地质环境,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主,协同植物修复技术,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相配合,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石油类土壤污染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运用该技术修复后,土壤内石油污染质降解率达85%,含盐量降低85%,治理后的土地基本恢复耕地功能,土壤石油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正式被我省科研人员破解。

  “这项科研成果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它可以在我国油田开采区、集输管线沿途形成的污染区、加油站、废弃修理厂等造成的石油类污染区推广应用,并为大面积开展油区土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2年,石油类土壤污染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喜获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一等奖时,得到了以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推广应用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3年,随着40余亩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农作物的丰收,环境一院又承担了濮阳县八公桥镇1500亩石油污染土地治理项目,针对治理区存在的污染问题,采取降盐、油污土地修复、土壤改良等综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效果十分显著。今年以来,该镇的1500亩石油污染土地小麦获得丰收,亩均产量超过900斤。随着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进展,濮阳市被石油污染的土地可望大面积复耕,将有力促进中原油田矿区与当地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一院院长杨德金表示:“濮阳有4万亩石油污染土地,南阳更是多达6万亩以上,目前跟我们取得联系的还有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都在积极地探索合作渠道,应该说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利用这项技术修复受污染土地后,可消除污染区内采油造成的潜在环境危险,保守估计增加的可利用土地每年每亩收益将达到3000元以上。”

  “土壤一旦被石油类物质污染后,治理难度很大,治理周期十分漫长。”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高卫星呼吁,有关部门应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珍惜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